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4期24-31,共8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4
-
1王礼鑫,顾智敏.权力腐败的“制度—行为”分析模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4):91-95. 被引量:8
-
2胡荣.理性行动者的行动抉择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实施[J].社会学研究,2002(2):94-109. 被引量:18
-
3Surin,Maisrikrod,邓肯·麦卡戈,皮军.选举政治:商业化和排他性[J].南洋资料译丛,2002(1):72-82. 被引量:1
-
4季伟,季岩.笑之一瞬 悲哉千古──王宜成贿选市长丢官记[J].中国监察,1998,0(12):21-2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51
-
1何增科.中国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一种制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5):24-28. 被引量:24
-
2张锁庚.腐败和制度的互动[J].南京社会科学,1998(9):42-48. 被引量:6
-
3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J].社会学研究,1998(2):3-13. 被引量:107
-
4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20
-
5吴黎明.976位选民讨回选举权[J].乡镇论坛,1996,0(1):9-10. 被引量:3
-
6黄跃平,陈文朋.村干部:一个后继乏人的话题[J].乡镇论坛,1994(10):5-5. 被引量:1
-
7王传利.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1(1):38-55. 被引量:45
-
8王振耀 汤晋苏.《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
9王振耀 汤晋苏.《中国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
-
10王振耀 汤晋苏.《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法律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共引文献24
-
1胡书芝,刘征.政治冷漠:当前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心态与行为[J].青年探索,2004(4):9-12. 被引量:5
-
2王礼鑫.对反腐败问题研究中对象与方法的认识[J].行政论坛,2002,9(3):67-68. 被引量:1
-
3苏一星,张海军.甘肃村民自治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以秦安县莲花镇村民自治个案研究为例[J].人大研究,2005(6):27-30. 被引量:1
-
4李国珍.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为分析——湖北长阳龙舟坪镇7村庄的调查[J].青海民族研究,2007,18(3):71-76. 被引量:2
-
5胡子京,刘少军.论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作用与途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76-78.
-
6卢福营,祝伟华.村委会选举中私营企业主的竞选行为——以浙江省永康市龙村为例[J].学习与探索,2009(2):64-69. 被引量:4
-
7叶高,金龙标.论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界定及其治理[J].法制与经济,2009,18(20):112-114. 被引量:3
-
8程守艳.理性、情感与社会规范——村民投票行为的三维解释[J].行政与法,2010(3):51-53. 被引量:2
-
9陈金明,李卫群.高校腐败问题的成因探析与防范治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108-111. 被引量:8
-
10王华生.权力场域的强势存在: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5):25-29.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89
-
1胡荣.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因素[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3):21-23. 被引量:2
-
2詹成付.如何治理贿选[J].乡镇论坛,2000(7):8-9. 被引量:4
-
3吴家麟.论设立宪法监督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现行宪法颁布8周年而作[J].法学评论,1991,9(2):5-11. 被引量:48
-
4王礼鑫.化解“分配性危机”的政治逻辑[J].南风窗,2008,0(7):34-35. 被引量:1
-
5宋春红,龙香玖.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24(4):9-11. 被引量:21
-
6贺雪峰.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对当前中国农村研究的反思及建议[J].学习与探索,2004(5):23-27. 被引量:11
-
7王世涛.贿选的成因与治理[J].人大研究,2004(12):22-25. 被引量:23
-
8田必耀.寻找选民与代表的利益平衡[J].人大研究,2002(3):33-33. 被引量:5
-
9高咏沂,苟忠.关于省级人大常委会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角色定位的思考[J].人大研究,2002(3):34-35. 被引量:2
-
10卢福营.派系竞争:村委会选举面临的新挑战——以浙江白村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为例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1):52-5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4
-
1孙先义.消除认识误区 严肃治理“村官贿选”[J].资料通讯,2005(5):16-18.
-
2苗杰.从村官贿选看官本位思想的危害[J].法制与社会,2008(15):202-203. 被引量:1
-
3李境.关于人大代表选举监督机制的探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12-14. 被引量:4
-
4张怀印.19世纪英国治理选举舞弊现象的法律规制及其借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67-70. 被引量:4
-
5范柏乃,冯木林,周晶.我国乡村贿选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行政与法,2008(2):16-20. 被引量:11
-
6王礼鑫.论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建构主义途径[J].社会科学,2008(11):20-27. 被引量:3
-
7夏添,甘亚泉.从乡村贿选而引发的制度探讨[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5):291-292. 被引量:1
-
8马俊军.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理性分析与法律规制[J].理论界,2011(1):27-32. 被引量:1
-
9马俊军.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现象——理性分析与法律规制[J].求实,2011(4):88-92. 被引量:1
-
10夏柱智.论村级选举中的贿选——基于华东F镇调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5):23-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2
-
1梁杰,徐战成.村民自治中的贿选现象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0(9):214-214.
-
2贺志权.村民选举中非正常因素的介入——以山西省A村为例[J].中国投资(中英文),2013(S1):45-45.
-
3胡健.村民自治中的“贿选”现象透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14. 被引量:15
-
4王春燕.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844000[J].行政与法,2007(4):82-85.
-
5胡雪,吴庆华.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监督机制缺位与构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3):5-8.
-
6雷伟红.对人大代表履职的监督和制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界,2008(6):92-93. 被引量:4
-
7申锦莲.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理性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4):18-19. 被引量:2
-
8周珩.贿选的界定及其立法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19-23. 被引量:2
-
9于永胜.论对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监督[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9):203-204.
-
10武艳,李安增.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研究综述[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5):70-72.
-
1王晓飞.谈差额选举的意义和操作[J].吉林人大工作,1997(12):11-12.
-
2邵建光.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实践为研究对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3):19-22. 被引量:5
-
3罗睿.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15(4):11-12.
-
4李璐.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J].商情,2014(3):370-370.
-
5邓乐元.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社科视野,2012(2):22-25. 被引量:2
-
6严静峰.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74-77. 被引量:2
-
7李园园.农村贿选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5):102-104.
-
8吴丽红.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与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困难[J].赤子,2013(9):14-14.
-
9李雪清.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法律控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8):153-153.
-
10张继尹.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法律规制[J].魅力中国,2010(4):105-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