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学者的理解与构想——转型期中国媒介研究扫描
被引量:5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2年第11期3-7,共5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参考文献78
-
1刘卫东.全球化 华夏文明传播的新机遇[J].国际新闻界,2001,23(5):5-10. 被引量:5
-
2殷晓蓉.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大学,2000(3):29-30. 被引量:3
-
3陈绚.互联网对亚洲的影响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国际新闻界,2001,23(4):41-46. 被引量:2
-
4周健,陈新华.因特网对美国电视业意味着什么?[J].国际新闻界,2000,22(3):36-40. 被引量:2
-
5孙旭培.“入世”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新闻界,2001,23(3):31-35. 被引量:7
-
6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3):14-21. 被引量:62
-
7孟建.“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加入WTO,中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学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1):23-31. 被引量:31
-
8张锦.互联网络:一个虚拟的传播社会(下)[J].国际新闻界,1999,21(4):57-59. 被引量:4
-
9张云中.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实质与意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1):40-44. 被引量:4
-
10孟建.透视大整合中的中国电视业[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5):8-1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202
-
1倪力亚.以新的积极姿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J].瞭望,2000(21):3-5. 被引量:3
-
2顾书.试析网络媒体对中国广电媒体的冲击[J].新闻大学,2000(1):80-81. 被引量:4
-
3戴玉庆.社会转型时期的国际新闻新秩序[J].国际新闻界,1999,21(5):5-9. 被引量:1
-
4杨雪梅.网络内容评级举步维艰——兼谈政府、法律与言论自由[J].国际新闻界,1999,21(6):38-41. 被引量:5
-
5黄升民.中国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6):1-9. 被引量:5
-
6郭镇之.加拿大传播学者系列访谈之三 媒介技术与传播政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6):13-16. 被引量:4
-
7陆晔,潇湘.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4):19-26. 被引量:7
-
8徐舫州.中国电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9-16. 被引量:16
-
9陈力丹,郭镇之.关于與论监督的访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20-25. 被引量:10
-
10刑建毅,蒋淑媛.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105-110.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694
-
1黄文森,廖圣清.同质的连接、异质的流动:社交网络新闻生产与扩散机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18-36. 被引量:17
-
2夏炎.新世纪中国涉藏国际传播研究述评[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84-93.
-
3郭建斌,姚静.发展传播理论与“中国式”发展之间的张力及新的可能——基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个案例的讨论[J].新闻大学,2021(1):11-35. 被引量:8
-
4王长城,毛凯妮,葛梦菲,姚孟米,张铭晓.多彩贵州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3(1):119-131. 被引量:1
-
5高金萍,李庆豪.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三十年的学术场域——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传媒论坛,2022,5(15):21-29. 被引量:1
-
6张帅.国际传播语境下中国当代体育电影艺术研究[J].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22(2):202-217. 被引量:1
-
7刘肖凡,吴晔,许小可.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64-70. 被引量:4
-
8李昌祖.论社会舆情的汇集与干预机制[J].社会科学,2007(9):74-81. 被引量:16
-
9唐辉.信息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受众素质的提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4(4):58-61.
-
10杜娟.互联网对发展个性化教学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5):32-33.
同被引文献64
-
1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争鸣,1998(6):6-21. 被引量:132
-
2李良荣,李晓林.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J].新闻大学,1998(3):17-20. 被引量:23
-
3黄璐.对《让数字演绎体育无限精彩》中若干问题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5,12(5):136-138. 被引量:27
-
4孙海峰.网络空间的三重内涵[J].国际新闻界,2006,28(12):63-66. 被引量:15
-
5中国年鉴1990[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1991:487.
-
6李鹏翔.新闻信息电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中国报刊月报,1999,.
-
7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
8马信德.体育新闻ABC[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119.
-
9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1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二级引证文献28
-
1余博,荆雯.运动类体感游戏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启示[J].体育世界,2019(10):79-80. 被引量:1
-
2洪建平.电竞入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争议、利益与影响[J].未来传播,2021,28(3):70-77. 被引量:1
-
3李欣人.从文献计量学看我国传播学[J].当代传播,2005(1):13-15. 被引量:3
-
4华汝国.2005—2007年我国网络传播研究状况综述——以七种新闻传播核心期刊相关论文为依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1):5-10. 被引量:4
-
5时衡.媒体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构建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4):486-487.
-
6李红群.体育文学作品的发展及文化与精神诠释[J].商情,2014(26):293-293. 被引量:1
-
7李博.论体育类宣传作品的发展[J].才智,2013(34):240-240.
-
8杨世真,杨羽裳.走出电子竞技话语谜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J].当代动画,2019(1):10-15. 被引量:1
-
9蒋涌才,邱扬.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对建构国家认同的评估体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1):8-13. 被引量:1
-
10蒋涌才,邱扬.体育赛事新媒体传播对建构国家认同的影响因子解释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2):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