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 263%)、肾(49. 473%)、脾(13. 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P=0. 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P=0. 014,P=0. 022,P=0. 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2,P=0. 047,P=0. 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973; P=0. 917; P=0. 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 105%)、肾(16. 842%)、脾(4. 211%);肝(32. 632%)、肾(25. 263%)、脾(6. 316%);肝(10. 526%)、肾(7. 368%)、脾(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 789%)、气滞(14. 737%)、湿(12. 632%);湿(15. 789%)、气滞(15. 789%)、痰(14. 737%);痰(5. 263%)、血瘀(3. 158%)、寒(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 947%)、阳虚(14. 737%)、气虚(12. 632%);阴虚(31. 579%)、血虚(23. 158%)、阳虚(20. 200%);阴虚(13. 684%)、阳虚(8. 421%)、血虚(7. 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18年第5期49-52,共4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81771518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81230087)
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No.2015-ZQN-JC-32)
福建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企事业中医健康管理研究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