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寻人生的苦与乐——叔本华与尼采美学人生观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1
Inquiries About Bitter and Sweet Lif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叔本华、尼采是西方唯意志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创始人 ,他们把哲学与人生、美学与人生的关系放到哲学美学研究的中心 ,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本文试图对叔本华、尼采在用美学思考解决人生问题方面的同与异进行分析 。
作者
张旭
李春娟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1-74,共4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叔本华
尼采
美学人生观思想
悲观主义
悲剧主义
德国
分类号
B516.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德]叔本华 著,陈晓南.叔本华论文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
11
1
胡同庆.
多层次的理想人格——佛教伦理思想漫谈之三[J]
.道德与文明,1987(2):23-24.
被引量:1
2
胡同庆.
佛教的社会理想——佛教伦理思想漫谈之二[J]
.道德与文明,1987(1):25-26.
被引量:1
3
吴根友.
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J]
.哲学研究,1990(5):67-72.
被引量:5
4
郑晓江.
论墨家的死亡观——兼及墨、儒、道死亡观之区别[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5(4):44-49.
被引量:2
5
张静.
苦难中的生命言说——《约伯记》初读[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8-150.
被引量:3
6
(德) 叔本华 (Schopenhauer,A.),著.论世间苦难(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0
7
LUCAS E A,,DUMANCAS G G,SMITH B J,et al.Health benefits ofbitter melon(Momordica charantia). Bioactive Foods in PromotingHealth . 2010
8
骆振芳.
基督徒受苦的意义[J]
.天风,1997(8):35-36.
被引量:1
9
姚卫群.
佛教与婆罗门教“苦”的理论比较[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3):64-70.
被引量:1
10
柴忠月.
终极的痛苦和有限的幸福——论叔本华人生哲学[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2,23(2):8-1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陈一龙.
“苦文化”的哲学浅述[J]
.艺海,2016,0(7):142-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松岩,刘明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论析[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4(4):10-15.
被引量:1
1
沈伟.
理想人格之丰碑——尼采的“超人”学说解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03(6):55-58.
2
李武伟,郜家顺.
谈老子的“制欲”人生观思想[J]
.新乡学院学报,2000,21(1):51-52.
3
汪一舟.
浅析张君劢人生观思想[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1):76-78.
4
马毅.
尼采人文化哲学探析[J]
.理论探讨,1998(3):59-63.
5
林海燕.
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301-304.
被引量:1
6
肖群忠.
“知命”、“造命”与“生以载义”——船山人生观思想漫议[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4-7.
被引量:1
7
曹爽,王玉琦.
从悲观主义走向乐观主义--尼采对叔本华哲学思想的继承与扬弃[J]
.大江周刊(论坛),2011(9):58-58.
8
翟璇,刘孟佳.
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价值论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9):392-392.
9
蔡有和,丁文宏.
尼采哲学非理性主义三题[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3):6-9.
10
宋绪富.
先秦道家人生观思想探源[J]
.考试周刊,2014,0(45):17-18.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