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基础性问题——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 被引量:7

The Thre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from the Marxist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当代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阐释该方案重大意义的逻辑前提是深度解答三个基础性问题:(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坐标在何处;(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能够成为有效应对当代全球发展危机的治理方案;(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能够推动现代性世界历史发展迈入新阶段。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坐标,就在现代性后果严重化、普遍化并且依靠单一国家无法解决以及"主体性输出"逐渐失去效力的新全球化阶段。当代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不同国家通往现代化道路的差异性、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赋予中国方案的公共主义特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具备了现实基础,而且比当前全球治理的其他方案更加优越。现代性世界历史是以资本原则为内核的,中国方案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具备了超越资本原则及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世界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为当代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性应对措施,更在于其可以推动资本全球化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进而开辟现代性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 桑明旭 SANG Ming-xu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资本主体性的历史批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性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9ZXC0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7

  • 1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03
  • 2郭湛.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J].教学与研究,1993(5):31-36. 被引量:7
  • 3吴晓明.《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A].吴晓明 王德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51-70页.
  • 4詹姆逊.《全球化与政治策略》[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85-286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 10.《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共引文献316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4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