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勒兹视域下新媒体影像本体教育探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影像创作呈现新的问题,包括“不可视性”的缺损、“潜在影像”的缺席、“不可辨识性”的缺失等。德勒兹电影理论为当下探索和创新影视本体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并重新认识新媒体影像的客观内涵、主体内涵和创作可能。新媒体影像教育应结合其本体特征、媒介特征、社会特征,注重影像的丰富性、时间性、媒介性,构建“潜在影像的循环”,以“人”始、以“人”终,从而打造新时代“有生命的影像”。
作者 马翠轩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8-52,共5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基于德勒兹哲学的新媒体与影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7-jkghyb-0008)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伽塔利.《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
  • 2[法]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迦塔利.什么是哲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4.
  • 3[法]亨利·柏格森.材料与记忆[M].肖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P44.
  • 4安德烈·巴赞著 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页.
  • 5[法]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 6[法]吉尔·德勒兹.电影1:运动-影像[M].黄建宏,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
  • 7[法]吉尔·德勒兹.电影2:时间-影像[M].黄建宏,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
  • 8[法]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肖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64.
  • 9[法]吉尔·德勒兹.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10[法]让-皮埃尔·乌达尔.电影与缝合[M]//鲁显生,译.张红军.电影与新方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59-27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