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每年约有18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其中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癌[1]。然而在我国约75%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5.6%[2],有研究表明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早期手术切除,其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90%[3]。这表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范围公认的早期肺癌筛查手段为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LDCT),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LDCT筛查可使得肺癌死亡率相对降低20.0%,但其假阳性率高达96%[4],而对于其分辨率无法识别的早期肺癌又易漏诊,因此对于肺癌的筛查迫切需要一种创伤小、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标志物。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脱落的肿瘤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进入肺泡腔内,所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较其他液体标本更好的显示其中组分特异性,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都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本文就BALF中DNA甲基化、外泌体、端粒酶、非整倍体等在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出处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97-9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