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责权利"不匹配和正式激励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镇制造了诸如层级、岗位、自主权、地位、价值等非制度性的隐性阶序流动形式,推动工作人员在不同阶序中流动起来,实现对乡镇干部人事的激励和动员。"制造流动"的激励机制有综合性、正向性和内在性的特点,在乡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社会效应。首先,它拉长人事流动链条,增加岗位职数,给乡镇领导进行人事激励、调动不同人员积极性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其次,它增加乡镇干部进阶次数和提拔重用的机会,延长乡镇干部的政治职业生涯,激发他们的竞争性。再次,它创新治理机制和工作机制,使人与事、人与人、资源和需求实现有效对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最后,它推动非正式的、隐性的阶序流动,避免正式链条过长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大的问题,提高制度运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0,F0002,共15页
Prob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基层‘小官贪腐’治理机制研究”(18YJC710086),项目负责人: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