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疾病,原发病灶常见于下肢端,少数可发生于消化道、眼等组织器官,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主要与种族及遗传、紫外线、外伤、病毒、内分泌、黑色素细胞痣等有关。下肢端CMM起病隐匿,易出现转移、扩散,目前手术联合放化疗及大剂量干扰素是CMM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但预后生存率较低。目前积极探究下肢端CMM预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是临床研究重点问题之一。临床病理研究显示,CMM患者晚期存在B型有丝分裂原激活相关蛋白激酶依赖性激酶(BRAF)基因变异情况,可能介导病情发展过程[1];乳酸脱氢酶(LDH)是糖酵解酶家族主要成员,主要介导乳酸氧化为丙酮酸,近年研究表明,血清LDH表达升高提示肿瘤负荷大,预后差[2]。
出处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8期3099-3101,共3页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