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分析改革背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意义,然后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策略,最后论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成效。
作者
康钦容
张卫中
陈清运
李志国
柴修伟
机构地区
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
出处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5期63-65,共3页
Western China Quality Education
基金
武汉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2018066)。
关键词
人才培养体系
采矿工程专业
产教融合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5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陈静,郭惟嘉,刘音.
采矿工程专业目标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1(7):143-144.
被引量:8
2
秦涛,康健,林井祥,刘志军.
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
.价值工程,2013,32(30):208-209.
被引量:9
3
张东升,屠世浩,万志军,马文顶.
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10-113.
被引量:36
4
郭惟嘉,陈静.
采矿工程专业“多目标、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1(8):30-32.
被引量:15
5
秦忠诚,蒋国安.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J]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1):116-118.
被引量:18
6
万超.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评《采矿工程专业导论》[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40(4):167-167.
被引量:1
7
王芳.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低碳世界,2020,10(9):227-228.
被引量:4
8
李清波,陈贵宾,武超,于海春.
产教融合模式在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J]
.科技风,2018(29):4-4.
被引量:5
9
张伟,汪爱河.
基于产教融合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31):234-234.
被引量:1
10
盛建龙,叶义成,刘晓云,杨彦,刘洋.
基于新工科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6(5):83-87.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95
1
张东升,刘洪林,管伟明,张志强.
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特色[J]
.煤炭高等教育,2013,31(5):99-102.
被引量:14
2
陈其慎,于汶加,张艳飞,谭化川.
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J]
.资源科学,2015,37(5):891-899.
被引量:43
3
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98-101.
被引量:95
4
刘磊,傅维利.
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
.教育科学,2005,21(2):1-5.
被引量:286
5
王志明,刘化君.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
.江苏高教,2005(3):74-75.
被引量:58
6
李运华,范悦,沈颂华.
递进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5):42-45.
被引量:34
7
周济.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
.中国高等教育,2006(3):9-13.
被引量:156
8
陈全君,杨永臣.
新疆煤炭工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4):43-45.
被引量:2
9
马捷.
煤炭主体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J]
.中国煤炭,2006,32(8):11-12.
被引量:9
10
徐九华,李克庆.
矿业人才培养与地质学教育计划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06,11(4):66-7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17
1
张倩,李明,王军,李海港.
“新工科”培养模式下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63-166.
被引量:31
2
刘静.
“新工科”背景下机电类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南国博览,2019(5):115-115.
3
万志军,屠世浩,徐营,张东升,李桂臣,姚强岭,程敬义,张源,郑西贵.
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
.煤炭高等教育,2019,37(5):77-82.
被引量:21
4
魏丹,白锐,王楠,孙岩.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科教导刊,2022(19):132-134.
5
郭晶,刘瑞霞,王婕.
基于竞赛驱动的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内江科技,2021,42(6):22-23.
被引量:4
6
张晓晴,卢颖,程爱平,姜学鹏,陈旺生.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4):125-127.
被引量:5
7
何璐红,刘海龙,赵扬,贺素姣.
基于信息化模式下的新型化工实训装置的研究[J]
.盐科学与化工,2019,48(12):1-4.
8
孙华.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2020,2(14):83-84.
被引量:1
9
马善农,王怀平,王仁波,张胜群,李达,王晓荣.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4):4-6.
被引量:1
10
刘文明,彭剑,别锋锋.
“互联网+情境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4):153-155.
被引量:3
1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21,43(1).
2
桂展鹏,熊杰.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生工作的应对策略与路径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J]
.科教导刊,2020(36):31-32.
3
金放,喻发全,刘生鹏,闫志国,熊芸,汪铁林.
“个性化发展”培养为导向构建“多元”能力的化工人才培养模式——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
.当代化工研究,2021(3):111-113.
被引量:1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