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长恨歌》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4

Th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of 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in the Wes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长恨歌》英译本自2008年在美国出版后,便得到英语世界评论家、学者和读者一众好评,其文学价值也被普遍认可。本文从译作接受效果角度分析作品的本土性和世界性,着重以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为切入点,将语音偏离和语义偏离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长恨歌》文学性的再现情况,并且从布迪厄的资本视角出发,探讨译本获得接纳的社会学因素。研究发现:1)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文学价值不容忽视。因为作品既反映了上海的本土经验,又挖掘和探索了普遍人性,而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激发英语读者的情感共鸣奠定了基础;2)《长恨歌》英译本获得成功,译者功不可没,毕竟翻译质量至关重要,原作再优秀,翻译不好也是枉然。总的来说,《长恨歌》英译本传神地再现了原作的文学性、本土性和世界性,读起来既亲切又新奇,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能够激发英语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白睿文和陈毓贤作为译介主体,其深厚的文化资本与"自己人效应"更容易使译文得到英语读者的接受与信赖。
作者 李莹 孙会军 LI Ying;SUN Hui-jun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3,共8页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中的文学性再现与中国文学形象重塑研究”(1717BYY202)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三届“导师学术引领”项目“文体学与叙事学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小说英译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53

共引文献172

同被引文献6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