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借用诺拉"记忆之场"的分析思路,来考察位于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一纪念性空间。在物质空间、象征空间和功能空间三个不同维度,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形塑其红色刊物记忆的空间实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空间整塑,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已经被塑造成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建筑群相关联的集群性记忆之场。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23,共3页
Youth Journal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红色报刊与中国新闻界集体记忆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XW015)
“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联合教育平台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