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抗战期间,顾颉刚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命题,引发当时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学术界已经有过诸多的讨论。但是,理解他这一论述及其后续围绕这一议题相关讨论的"前史",进而认知顾颉刚在中国及其边疆认知层面的阶段性特质,将不仅能够揭示一种更为全面而真实的边疆思想史个案,而且能够使我们更为"在地化"地去理解抗战期间西北社会内部的知识与思想逻辑,理解"共同体"结构在西北的生成与发展,从而对后来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知识史认知。本文从边疆思想史的角度对顾颉刚1937年4月至1938年11月的西北考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阐释,力图从中揭示顾颉刚从"地域共同体"到"边疆共同体"再到"人的共同体"认知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及其理论启示意义。
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42-150,共9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中国历史上的边政思想与边疆治理”(20@WTH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边疆思想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1AMZ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