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特征,为临床合理有效、及时制定新生儿感染防控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入院新生儿患者6 961例,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4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情况及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2019-2021年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患者共计6 961例,出现新生儿感染共1 015例,感染率为14.58%。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方式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之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35,P<0.01),有侵入性操作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χ^(2)=88.68,131.04,P<0.01)。1 015例新生儿感染患者中,77例为医院感染,占7.59%;938例为社区感染,占92.41%。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组患儿医院感染占比最高(15.88%),低出生体重组和巨大儿组次之,正常出生体重组最低(占2.00%),各组之间感染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6,P<0.01)。1 015例新生儿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3.55%,其次为胃肠道腹盆腔,占26.99%。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其感染部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1)。极低出生体重组和低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前3位菌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大肠埃希菌;正常出生体重组和巨大儿组新生儿前3位菌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结论 应加强对低出体重新生儿感染的防控,避免医院感染。临床应根据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合理用药。
作者
陈永照
钟丽花
邢凯慧
CHEN Yong-zhao;ZHONG Li-hua;XING Kai-hui
出处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518-1520,共3页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