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颖达以“兴必取象”为核心的兴象观--“兴象”范畴的前理论形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唐代孔颖达的兴象思想是后世“兴象”范畴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在对“兴”和“象”的阐释中,孔颖达把握了其中审美的质素,促成了“兴”“象”两个概念从经学、易学向审美领域的转化,又通过易象“若《诗》之比喻”“兴必取象”等命题,从表达上将“兴”与“象”关联起来使用,为“兴”与“象”直接结合成为“兴象”范畴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孔颖达的兴象论从“兴”不离“象”、“兴”“象”有别和“托象明义”三个层面体认“兴”“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取其象类”“兴取一象”和“随义而取象”三方面阐释了取象的原则和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兴象论。孔颖达的兴象观与殷璠的“兴象”理论相比,在“兴”“象”间的融合程度、“兴象”的存在形态以及“兴象”的功能属性上都存在差异。孔颖达的兴象观对于后世“兴象”范畴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启发意义。
作者 郁薇薇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77-86,共10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意象与中国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1993(6):31-31. 被引量:5
  • 2陈伯海.释“感兴”——中国诗学的生命发动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5(5):2-15. 被引量:15
  • 3谢建忠.论孔颖达与唐诗[J].文学评论,2007(3):85-91. 被引量:4
  • 4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 5李鼎祚周易集解.序[M].北京:中国书店,1984.
  • 6孔颖达周易正义.[M]//唐宋注疏十三经:册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
  • 7叶勤.试析《周易正义》的“象”范畴[EB/OL].http://www.xslx.com/htm/zlsh/zzpj/2004-03-18-16397.htm.
  • 8朱伯昆.易学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9刘勰.文心雕龙:比兴[M].祖保泉,解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 10孔颖达.毛诗注疏[M]//唐宋注疏十三经:册一.北京:中华书局,1998.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