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礼在仪中:礼的仪式化展演法则 被引量:2

Propriety in Rituals:The Ritualized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Rules of Proprie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二字往往组合出现,人们也习惯性地将“礼”与“仪”等同视之。而实际上,“礼”与“仪”二者作为构成礼仪本体的关键,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本文对“礼”“仪”及其二者关系作出界定与讨论,进而阐明礼之本、仪之形以及礼在仪中、以仪为展演法则的内在要旨。此外,围绕礼仪展演随着时代的演变及其在当代的适配与更新问题展开一系列思考,以期探索礼仪展演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作者 谢清果 李爽 Xie Qingguo;Li Shuang
出处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ZD31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9

  • 1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389
  • 2理查德.鲍曼,杨利慧.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J].民族文学研究,2005,23(3):139-144. 被引量:38
  • 3王建民.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2):5-9. 被引量:36
  • 4MacAloon, John J, Introduction: Cultural Performance, Culture Theory. In J. J. MacAloon (ed.), Rite, Drama, Festival, Spectacle: Rehearsals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Philadelphia: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Issues. 1984.
  • 5Handelman, Don, Models and Mirror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public Even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6爱德蒙·R·利奇.从概念及社会的发展看人的仪式化[M]∥史宗,主编.金泽,宋立道,徐大建,等译.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 7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 8雏克多·特纳.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 9克里福德·格尔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10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M].台北:桂冠圆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