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悲秋文学英译——以宋玉《九辩》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悲秋文学蕴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哲理,包括古代文人对生命意识和时空观念的辩证思考,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将蕴含在文本中的美感因素准确转换至目标语中。本文借鉴格式塔意象再造模式,以悲秋伤怀的蓝本《九辩》为原文本,霍克斯英译“Nine Changes”为译文本,深入探讨悲秋文学的翻译模式。
作者 胡纯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8期104-106,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8

  • 1库尔特·考夫卡.艺术与要求性[A].蒋孔阳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 2Baym,Nina,etc,ed.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Z],4th ed.,Vol.2.New Yolk:W·W·Norton & Company,1994..
  • 3李振清.余光中教授的英文天地:从英诗吟诵到翻译诠释[N].台湾立报,2008/10/15(121).
  • 4朱光潜.诗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1.
  • 5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13-219.
  •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 7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8易经.诗歌翻译“三美”例释——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比较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57-5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