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沉默的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症状, 如咳嗽、咳痰、胸闷等, 伴随着气流受限,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透不上气"。2018年中国成年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 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每7人里就有1人患有慢阻肺, 但仅有约1/50的患者得到诊断[1]。慢阻肺作为我国第三大疾病死亡原因, 每年导致约145万人死亡[2], 并且该疾病往往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危害人们的健康, 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疾病早期, 一些患者只有轻微的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许多人认为是由吸烟、年纪较大、感冒导致, 但这可能已经是慢阻肺的早期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 慢阻肺的症状会逐渐变成"会呼吸的痛", 患者感到持续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 病情会进展至呼吸衰竭乃至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最终导致死亡[3]。此外, 慢阻肺还易导致其他严重的合并症。研究显示, 慢阻肺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近5倍, 患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也明显增加[3]。由于慢阻肺早期症状的隐匿性, 以及公众的认知不足, 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大多数患者在感觉到"气不够用"而去就医、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 其肺功能已经丧失50%甚至更多[4], 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7-1668,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41018, 91846303, 918433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