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母花纹样作为施洞苗族纹饰符号的母题,其生成过程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和流动性特征。母花纹样的生成同步于施洞苗族女性的成长经历,亦是族群内部从女性个体实践转向群体评估的动态演进过程。母花纹样具有固定、准确且意旨鲜明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在转化过程中母花纹样作为模件体系中的单元,通过形式上的重构和技艺上的转化将有限的母花转化为无限的织锦纹样,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族群的普同价值,以增强族群的凝聚力。文章基于施洞苗族女性技艺的“惯习”逻辑,分析技艺成为族群建构中“内核稳定”的深层要素,这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施洞苗族独有的族群性与族群认同建构。
作者
谭晓宁
徐东升
Tan Xiaoning;Xu Dongsheng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4,共7页
基金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国施洞苗族刺绣工艺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立项号:L2023Z041903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