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精神分析视阈下大卫·林奇的梦魇创作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影深藏着观众现实欲求之物,同时呈现出导演思想的投射。克里斯蒂安·麦茨以“想象的能指”的概念来指称电影,创立了第二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能指依靠视听幻觉在无意识层面呈现。作为好莱坞“梦魇制造者”,大卫·林奇的焦虑型人格是无意识电影的灵感来源,其作品的人物刻画、故事整体走向具有强烈的心理色彩与个人特征。精神分析视阈下对大卫·林奇生活与执导电影作品作关联性分析,论述童年、创伤、梦境对其电影艺术创作的影响,旨在深层次理解林奇的创作动机和主题,探索其电影梦魇创作的奥秘,电影创作特征在精神分析统一性问题上给出了哲学意义“我是谁”的隐性答案。
作者 方刚 张颖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70-73,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