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交哲学
被引量:11
On the Diplomatic Philosophy
出处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6期57-60,共4页
Expanding Horizons
参考文献5
1 Henry A.Kissinger. Diplomacy[M].Simon & Schuster Ltd, New York, 1994.
2 Michael H.Hunt. ldeology and U.S.Foreign Policy[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Kerby Anderson. Globalism and Foreign Policy[C].Probe Ministries, 1994.
4 David E.Cooper.World Philosophies [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Oxford UK, 1996.
5 Nour Ali.The Tragedy of the Afghan People and the PoliticAl Doctrine cum Diplomatic Philosophy of the New U.S Administration[C]. AFGHAN-INFO.COM, 2001.
同被引文献85
1 肖斌.从软实力、侨务和移民政策看俄罗斯与中亚的关系[J] .新疆社会科学,2009(5):71-75. 被引量:1
2 吕勇.无立场与中国立场——评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259-260. 被引量:5
3 关于做好1999年《高校理论战线》杂志发行工作的通知[J] .高校理论战线,1998(11):1-1. 被引量:1
4 阮宗泽.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理论探讨[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28-33. 被引量:18
5 王永钦.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J] .党的文献,1995(6):75-80. 被引量:21
6 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J] .名人传记,2009,0(8):50-51. 被引量:13
7 郭树勇.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哲学的变与不变[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0):63-67. 被引量:5
8 郭学堂.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J] .国际观察,2005(1):35-39. 被引量:9
9 范文.应当重视对中国外交的哲学研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70-73. 被引量:4
10 李静杰.试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J] .东欧中亚研究,1997(2):3-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1
1 杨晨曦.从建党百年对外交往看中国共产党外交哲学的历史演进[J] .当代中国与世界,2021(1):77-85.
2 康欣.外交哲学概念刍议[J] .学习月刊,2008(6). 被引量:1
3 随新民.理解周恩来外交思想:一种外交哲学视角[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2):77-83. 被引量:5
4 张志洲.创建中国的外交哲学刍议[J] .国际观察,2007(1):29-36. 被引量:7
5 随新民.从外交哲学视角理解“和谐世界”理念[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65-70. 被引量:3
6 张志洲.在崛起背景下构建中国自己的外交哲学[J] .国际论坛,2007,9(1):26-31. 被引量:9
7 王泰.“文明交往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哲学”构建刍议[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14-19. 被引量:2
8 赵可金.中国地位与世界角色--探索新外交哲学[J] .国际政治研究,2012,33(4):50-64. 被引量:5
9 肖斌.地区极性、现状偏好与中国对中亚的外交哲学[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2):10-33. 被引量:6
10 张志洲.构建中国的外交哲学刍议[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08(1):246-258.
二级引证文献31
1 康欣.外交哲学概念刍议[J] .学习月刊,2008(6). 被引量:1
2 范强威,王雪冬.和平发展国际战略研究前沿综述[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1):60-66. 被引量:1
3 李春月,郝庆威.奥林匹克与中国人文思想的契合[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3):19-21. 被引量:1
4 张志洲.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进路——兼论国际问题研究的政策性与学术性[J] .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74-79. 被引量:11
5 沈蓓绯,徐忠敏.论周恩来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内涵[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31-34. 被引量:2
6 陈晓东,田利华.中国和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J] .甘肃理论学刊,2010(2):28-33.
7 王泰.“文明交往论”与当代中国“外交哲学”构建刍议[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14-19. 被引量:2
8 徐行,薛琳.近10余年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18(1):99-106. 被引量:2
9 韩同友,房中.1996年以来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述评[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438-443.
10 张锋.“中国例外论”刍议[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82-104. 被引量:13
1 韩输志.美国当更新外交哲学[J] .环球军事,2014(11):45-45.
2 陈钧生.试论邓小平外交哲学[J] .外交学院学报,1998(1):22-29.
3 金灿荣.均衡发展:外交的总体战略[J] .世界知识,2004(7):23-24. 被引量:1
4 翟崑.开拓南太的外交哲学[J] .世界知识,2006(16):67-67.
5 郑永年.中美两种不同的外交哲学[J] .人才资源开发,2016(15):76-77.
6 蔡拓.和谐世界标示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型[J] .理论参考,2007(5):54-56. 被引量:1
7 许一多,周俊峰.实用主义:美国的外交哲学[J] .长白学刊,2002(5):51-54. 被引量:8
8 刘晔,丁乔.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哲学[J] .探索与争鸣,2001(7):43-45. 被引量:4
9 陈向阳.外交哲学的四个基本变量及实证分析[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4(1):10-12.
10 褚永慧,王新涛.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和精神[J] .世纪桥,2008(9):39-4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