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3-47,共5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参考文献5
-
1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2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
3(英)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4(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SalvoMastellone)主编,黄华光,徐力源.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5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同被引文献165
-
1叶初升,马玉婷.新中国农业结构变迁70年:历史演进与经验总结[J].南京社会科学,2019,0(12):1-9. 被引量:12
-
2周新庄.关于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42-43. 被引量:9
-
3丁红梅,潘京.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构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3):18-19. 被引量:1
-
4杜润生.关于农村生产专业化、商品化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85(3):2-7. 被引量:2
-
5高启杰.农业技术创新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南方经济,2004,33(7):45-47. 被引量:13
-
6尹国英.美国农业科技政策与研究重点[J].管理观察,1999,0(2):35-35. 被引量:1
-
7莫鸣,曾福生.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内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9-22. 被引量:16
-
8郑林.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J].中国农史,2004,23(3):37-45. 被引量:11
-
9胡学刚.高技术企业的界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4):27-29. 被引量:16
-
10陈宗胜,黎德福.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39(11):16-27. 被引量:119
引证文献16
-
1李敬波.提高农业企业研发能力有效途径的探讨——企业研发组织虚拟化运营[J].管理现代化,2005,25(S1):28-30. 被引量:4
-
2孙文学.农村职教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的思考[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32-34. 被引量:1
-
3梁世夫.农业结构转型的保障机制分析[J].云梦学刊,2005,26(4):55-58. 被引量:1
-
4李敬波.研发组织虚拟化运营是提高农业企业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J].商业研究,2006(2):191-193.
-
5徐秀丽,李小云,李鹤.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经济影响评估——来自四川省简阳市新胜村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3):13-22. 被引量:2
-
6农业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7(6):16-24.
-
7肖万春.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制度[J].重庆社会科学,2007(11):17-21.
-
8王文烂,刘伟平,银小柯,简盖元.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述评[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2):205-210. 被引量:7
-
9刘启明.浅析我国农业科技战略的定位与导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3):69-73. 被引量:1
-
10刘纯彬,王晓军.劳动力选择性流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39-4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50
-
1龙涟邵,李霞.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浅析[J].传承,2009,0(24):86-87.
-
2蔡艳,陶武辉,张毅,张锡洲.不同移栽密度对“大三围强化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603-1605. 被引量:14
-
3徐若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初探——基于虚拟研发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44-46. 被引量:5
-
4李艳华.浅论农民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2):25-27. 被引量:9
-
5林梅,陈奇榕.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4):375-379. 被引量:2
-
6林斌,王文烂,简盖元.农户林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的调研[J].技术经济,2010,29(5):70-77. 被引量:21
-
7刘星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98-99. 被引量:2
-
8曹昱亮,于浩淼.探究我国农区村域农业结构转型动力机制[J].特区经济,2010(6):144-145. 被引量:4
-
9王丽娟.农资企业外部网络构建——基于企业边界漂移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428-430.
-
10史常亮.富安茧丝绸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优化选择[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1,26(6):229-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