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主题与特色——关于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出处
《学术界》
2002年第6期92-98,共7页
Academics
同被引文献13
-
1殷登祥.论STS及其历史发展(上)[J].哲学动态,1994(8):27-31. 被引量:21
-
2唐崇敏,官建成.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2):113-118. 被引量:16
-
3姜春林,刘则渊.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论文结构定量分析[J].科研管理,2007,28(4):177-184. 被引量:6
-
4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73.
-
5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王珊.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2012,23(1):32-45. 被引量:386
-
6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秦晓珠,郭自宽.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31(11):63-68. 被引量:238
-
7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647-657. 被引量:1606
-
8冯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2(34):49-53. 被引量:113
-
9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被引量:2393
-
10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49. 被引量:524
二级引证文献3
-
1庄穆,詹志华.福建省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3(1):129-135. 被引量:3
-
2林聚任,刘翠霞.国内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J].科学与社会,2011,1(4):53-65. 被引量:4
-
3崔笛,潘云涛,姚长青,苏成.研究领域内机构发展状况揭示方法研究——以肿瘤学为例[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5,47(4):70-79.
-
1孔.《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J].哲学动态,2007(8):57-57.
-
2庄穆,詹志华.福建省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3(1):129-135. 被引量:3
-
3梁玲玲,王丹云.浅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15,13(3):218-218. 被引量:1
-
4李世新.《STS论坛》第五次会议综述[J].哲学动态,2008(5):107-108.
-
5毛.STS与中国现代化[J].重庆社科文汇,2001(9):47-47.
-
6田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STS道路——殷登祥著《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的启示[J].哲学研究,2007(8):123-124. 被引量:1
-
7殷登祥.关于STS的起源、争论和前景[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7. 被引量:10
-
8云波.“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由粤教社推出[J].中国出版,2007(6):63-64.
-
9东辉.《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廊》出版[J].学术动态(北京),2005(24):18-18.
-
10夏晓宁.电视新闻记者角色发展之变[J].记者摇篮,2012(9):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