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去睾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大鼠去睾后股骨颈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19只12-16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去睾组和假去睾组,同条件下饲养18周。处死前用Hologic QDR-2000+DEXA测量大鼠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处死前第14、13天和第3、2天行骨荧光标记,大鼠处死后取左侧股骨近端行塑料包埋的骨组织切片及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睾大鼠18周后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均下降,与假去睾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表现为去睾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减少46。4%(P<0.01),骨小梁数目(Tb.N)减少43.8%(P<0.01),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144.6%(P<0.01)。动态参数表现为去睾组的骨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L.Pm)增加124%(P<0.01),骨形成率BFR/BS,BFR/BV和BFR/TV分别增加437.6%(P<0.01),239.9%(P<0.01),240.3%(P<0.01)。代表骨吸收的参数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o)和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c.No/Pm)分别增加131.9%(P<0.01),115.5%(P<0.01)。结论:大鼠去睾18周后腰椎、股骨近端均出现骨丢失,表现为高转换型骨代谢,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形成了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颈是研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组织形态计量学的理想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