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
18
A Discussion on Moral Education of'Making Human as a Basic Principl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与明显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追求和促进人的德性自由发展是人本道德教育的本质体现,其时代特征表现为:创造性、生活特性、整合性与开放性。实践人本道德教育,主要应围绕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进行深入改革。
作者
粟高燕
机构地区
台州学院初等教育系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6,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道德教育
教育理念
课程体系
创新精神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15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5
1
易晓明.
主体性道德教育新论[J]
.教育探索,2002(1):78-80.
被引量:30
2
王海燕.
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J]
.教育研究,2002,23(5):32-35.
被引量:58
3
冯建军.
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
.教育研究,2002,23(5):36-40.
被引量:110
4
张澍军.
当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一点思考[J]
.教育研究,2002,23(4):7-9.
被引量:11
5
朱永新,任苏民.
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新[J]
.教育研究,2000,21(12):10-15.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李季.
道德整合:现代德育的素质教育取向[J]
.教育研究,1999,20(4):41-46.
被引量:21
2
衣俊卿.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99
3
王平.
浅谈李希光的“新新闻教育”[J]
.新闻采编,2005(2):28-30.
被引量:4
4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S·拉塞克.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6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共引文献
215
1
徐群祥.
浅谈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07,4(34):223-224.
被引量:5
2
张典兵.
探究性道德学习的德育价值分析[J]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31-135.
被引量:1
3
白璟.
王阳明与柯尔伯格德育思想之比较分析[J]
.求实,2005(z1):65-66.
被引量:1
4
李挺硕.
“绿色德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
.文教资料,2006(17):81-82.
被引量:3
5
赵杰.
德性在理解中生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22(4):5-8.
6
周谟錾.
探究性道德学习理论新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143-144.
7
张波.
浅议学校德育工作[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21(z1):502-504.
8
任学军.
浅谈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学校教育中的修复及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08(3):31-31.
被引量:2
9
廖志鹏.
从教育本质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83-84.
被引量:1
10
梁钊华.
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解读[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2):181-184.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69
1
李庚.
浅谈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中国青年研究,2000(4):55-56.
被引量:13
2
何雪芬.
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生交往艺术[J]
.文教资料,2006(12):96-97.
被引量:8
3
田建国.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46-48.
被引量:2
4
谢景权,韩冰.
在学籍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82-83.
被引量:6
5
徐春根.
教育的本质刍议[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4-6.
被引量:2
6
李太平.
可持续发展与道德教育[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4):83-86.
被引量:4
7
徐亚华.
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1):84-86.
被引量:3
8
鲁洁.
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J]
.教育研究,1994,15(6):46-47.
被引量:145
9
崔巍.
论高校素质教育及其实施[J]
.高等农业教育,1999(9):24-27.
被引量:18
10
闫艳.
消除“意义障碍” 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5(2):47-5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8
1
廖志鹏.
从教育本质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83-84.
被引量:1
2
王小艳.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代中职班主任工作[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66-67.
被引量:1
3
蓝维鼎.
高校学籍管理改革创新要“以人为本”[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62-63.
被引量:2
4
王爱民.
试论21世纪“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体系[J]
.社会科学家,2004,19(6):67-70.
被引量:2
5
李艳红.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理念[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15-17.
被引量:1
6
牟宏玮,简福平.
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道德教育[J]
.教育探索,2005(10):76-78.
被引量:6
7
孔令帅,徐辉.
论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与高校学籍管理创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13-15.
被引量:12
8
郭维平.
在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2):45-47.
9
蓝同磊.
对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6(8):101-102.
被引量:4
10
王娟.
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德育价值取向及策略[J]
.辽宁教育研究,2007(5):113-11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钟加勤,杜天霞.
基于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
.文教资料,2006(20):30-31.
被引量:2
2
吴剑波,费小林,莫有东.
论中职德育目标的重新定位[J]
.广西教育,2010(6):34-36.
3
郭淼利.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3):161-163.
被引量:5
4
蓝维鼎.
高校学籍管理改革创新要“以人为本”[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62-63.
被引量:2
5
郭亚军,王晓萍,李景春.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构建和谐德育的启迪[J]
.大家,2010(7):46-47.
被引量:1
6
邹克俭.
用爱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B08):100-102.
7
张秋璐.
高校学分制学籍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J]
.巢湖学院学报,2006,8(4):142-143.
被引量:14
8
唐炜.
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建构的核心[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4):60-62.
被引量:8
9
徐梅梅.
刍议“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24(6):118-120.
10
王仕.
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高校学籍管理[J]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3):71-73.
被引量:15
1
李怡.
“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启示[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85-87.
被引量:2
2
刘琳.
论道德教育的生活意义[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1S):65-66.
被引量:1
3
宋军.
人本道德教育观刍议[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3):92-94.
被引量:1
4
白春彩.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9-9.
5
林德全.
教育生活特性引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8(4):12-14.
6
曹志远.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J]
.文学教育(中),2011(6):51-51.
7
朱洪发.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124-126.
被引量:21
8
陶月梅.
实践: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本质所在[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3):46-48.
9
郭立霞.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J]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8(11):19-20.
10
熊华生.
对“教育目的”的反思[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1):54-58.
教育探索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