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城镇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思路
被引量:44
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52,共8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参考文献8
-
1张正河,武晋.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J].农业经济问题,2001,22(7):20-25. 被引量:38
-
2陈美球,吴次芳.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4):15-21. 被引量:35
-
3张孝德,钱书法.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政府悖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5):37-41. 被引量:33
-
4范小玉,且淑芬.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与特征[J].中国统计,2002(7):26-27. 被引量:35
-
5杜鹰.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9):4-9. 被引量:47
-
6徐清梅,张思锋,牛玲,雍岚.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J].城市问题,2002(1):18-22. 被引量:37
-
7史育龙.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山东、浙江三个镇的对比调研[J].中国农村经济,2002(4):22-27. 被引量:15
-
8朱守银.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0(6):2-24.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29
-
1罗明义.中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J].思想战线,1999,25(3):11-18. 被引量:17
-
2温铁军.乡镇企业资产的来源及其改制中的相关原则[J].浙江社会科学,1998(3):39-42. 被引量:12
-
3郭诚.构建大西安经济圈 加快陕西经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8(3):66-69. 被引量:8
-
4任素华.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情况浅析[J].社会学研究,1988(4):101-106. 被引量:4
-
5黄小虎.严格控制城市外延扩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1996(6):30-34. 被引量:3
-
6冉明权,李岩东.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尝试——乡镇企业工业小区试验改革的工作报告[J].管理世界,1993,9(3):120-128. 被引量:8
-
7赵永革.论中国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及意义[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1):15-22. 被引量:22
-
8曹广忠,周一星.论乡镇企业的集中布局──孙耿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7,17(1):65-70. 被引量:30
-
9钟淦泉.是什么在阻碍城市化进程[N].经济日报2001-12-27.
-
10史育龙.《发展小城镇亟待突破的障碍》,《中国经济导报》,1998年8月26日.
共引文献248
-
1周奇志.基于城市群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0(2):4-8. 被引量:5
-
2张晓霞.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2006(3):247-251. 被引量:3
-
3许绍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政策建议——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5(1):46-48. 被引量:3
-
4张一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z1):109-113. 被引量:2
-
5孙宏霞.21世纪中国城市化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62-64. 被引量:2
-
6李昕.当前小城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7).
-
7王中华,江占民,胡宝贵,郑春慧,李永平.经济欠发达乡镇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大兴县礼贤镇小城镇建设调查[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2):55-59.
-
8石伟,周静.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4):68-71. 被引量:14
-
9朱天明,杨桂山,苏伟忠,李峻峰.兴化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24-29. 被引量:22
-
10许经勇.我国“三农问题”的深层思考[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3(2):1-6.
同被引文献281
-
1薛德升,郑莘.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起源、概念、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1,16(5):24-28. 被引量:38
-
2朱其梅,蔡敬敏.当前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06(9):123-124. 被引量:2
-
3陆迁,常国庆.陕西小城镇建设要抓好四个关键[J].陕西农业科学,2001,47(10):1-3. 被引量:1
-
4胡俊生.西部贫困地区:慎重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J].社会,2000,20(8):18-19. 被引量:2
-
5宋保平.我国小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若干思考[J].人文地理,1999,14(2):70-73. 被引量:4
-
6贾绍风.人口城镇化不是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J].人文地理,1998,13(2):28-32. 被引量:13
-
7宋栋.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构想[J].人口学刊,1993,15(2):35-41. 被引量:9
-
8辜胜阻.二元城镇化战略及对策[J].人口研究,1991,15(5):7-12. 被引量:25
-
9李宝库.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J].城市问题,1997(3):11-14. 被引量:20
-
10廖丹清.再论有选择地发展小城镇[J].江汉论坛,1997(6):5-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44
-
1刘海娟,郝志敏.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408-410.
-
2黄励.广西小城镇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S1):106-109.
-
3莫裕红.加快小城镇建设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4(2):50-53.
-
4陈东强.从马路经济到以路引城[J].城市问题,2004(5):76-79.
-
5李富田.西部农民流向小城镇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5):18-21. 被引量:1
-
6孙静,田华杰.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5):26-27. 被引量:1
-
7周泽炯.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1):56-59. 被引量:29
-
8刘艳,方天.内蒙古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2):212-215. 被引量:3
-
9李富田,唐嵩.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J].软科学,2005,19(1):71-74. 被引量:3
-
10张桂春,徐阳.关于拓展农村绿色证书教育功能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62-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4
-
1王晓兰,宋玢,赵元歌.新时期绿色发展导向下彬州市新民镇用地布局优化研究[J].城镇建设,2019,0(5):57-57.
-
2钟建辉,刘小平.改善进城环境 拓宽增收渠道——关于对宜春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67-68.
-
3张祯,闫艳林.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全国商情,2005(11):69-71.
-
4张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受损权益及其对策探析[J].传承,2010(9):50-51.
-
5刘旦,宋志荣.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J].作物研究,2008,22(S1):507-509. 被引量:1
-
6陶树果,高向东,余运江.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乡城迁移意愿和城镇化路径研究——基于CGSS 2010年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5):40-49. 被引量:21
-
7车翠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13(3):16-18. 被引量:1
-
8刘存霞.实施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甘肃农业,2005(2):17-17. 被引量:3
-
9周丕娟.民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47-50. 被引量:3
-
10章爱群,章胜勇.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J].农村经济,2005(8):94-96. 被引量:4
-
1杨振宇.让社会责任成为一种企业精神[J].东方企业家,2004(7):6-7.
-
2崔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11):87-88. 被引量:1
-
3聂可.分享经济开启新时代[J].党建文汇(上半月),2016,0(5):33-33.
-
4王建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4(12Z):217-218. 被引量:1
-
5吴羚雪.企业如何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6):254-254. 被引量:1
-
6王菲.成长中的分享经济[J].经济视野,2016,0(22):36-43.
-
7马文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10(7):25-26. 被引量:3
-
8宋世礼.浅谈企业的成本控制[J].职业技术,2013(4):83-83.
-
9朱伊群.合的力量——中信物业整合之路[J].中国物业管理,2013(5):62-64. 被引量:1
-
10张旭霞,王娟.高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导报,2014(17):172-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