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被引量:
15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Oolong tea in Southern Fujia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乌龙茶的创制在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的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几道工序.
作者
张方舟
张应根
陈林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China Tea
关键词
福建
茶叶加工
工艺流程
闽南乌龙茶
制法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124
1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2
陈林,张方舟.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3):16-18.
被引量:8
3
吉克温,金心怡,孙云,苏益平.
闽南优质乌龙茶加工新技术[J]
.茶苑,2004(3):24-26.
被引量:6
4
张方舟,陈加友.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J]
.中国茶叶,2005,27(1):32-33.
被引量:16
5
郝志龙,孙云,袁弟顺,金心怡.
倡导高效、安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茶叶加工标准化[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1):69-72.
被引量:11
6
郭聪.
乌龙茶等时等转做青技术的探讨[J]
.茶叶科学简报,1994(2):27-28.
被引量:5
7
郭雅玲.
试论特种绿茶的造型[J]
.福建茶叶,1993(2):14-18.
被引量:6
8
罗龙新,郭炳莹,殷鸿范.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4,14(1):43-48.
被引量:18
9
郭雅玲,杜连胜,林建民.
乌龙茶做青过程茶梢水势的变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2):148-153.
被引量:15
10
薛运凤,曹望成.
茶树新梢的弯曲力学特性[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1):43-4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5
1
刘福喜,罗桂华.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05(3):32-34.
被引量:3
2
谢芬,郝志龙.
闽南闽北乌龙茶加工艺对比[J]
.福建茶叶,2006,29(1):21-22.
被引量:14
3
雷天.
高山清香翠绿型铁观音乌龙茶采制新技术初探[J]
.中国茶叶加工,2006(3):20-23.
被引量:6
4
雷天.
浓香型乌龙茶采制方法[J]
.中国茶叶加工,2007(2):28-31.
5
黄毅彪,金心怡,张艳丽,赵爱凤,陈志丹.
闽台乌龙茶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合作展望[J]
.福建茶叶,2008,31(3):7-8.
被引量:1
6
雷天,华伦胜.
闽南乌龙茶审评技术[J]
.茶叶通讯,2008,35(4):41-42.
被引量:1
7
黄毅彪,陈济斌,金心怡.
闽南乌龙茶初加工技术现状及展望[J]
.农产品加工(下),2009(10):62-63.
被引量:4
8
林燕萍,金心怡,郝志龙,黄毅彪.
茶叶物理特性及乌龙茶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1,33(2):9-13.
被引量:12
9
郝志龙,蔡银笔,金心怡,陈贤玉,林燕萍.
不同造型工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2,33(6):105-109.
被引量:12
10
陈键,王丽丽,陈林.
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J]
.茶叶科学技术,2012(4):9-1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
杨文俪.
不同做青方式对铁观音做青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J]
.茶业通报,2022,44(2):63-66.
被引量:3
2
雷天.
浓香型乌龙茶采制方法[J]
.中国茶叶加工,2007(2):28-31.
3
罗华标.
浅谈现代机具在连城县乌龙茶栽培与加工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技术,2007(3):47-48.
被引量:1
4
杨振福,张木树.
乌龙茶空调做青环境的设计与控制[J]
.茶叶科学技术,2009(2):23-25.
被引量:5
5
项雷文.
生产工艺对乌龙茶中咖啡因含量的影响[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3):15-17.
被引量:2
6
王飞权,肖斌,任红楼,李冬花,姚丽娟,王震.
不同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2):146-152.
被引量:4
7
赵超艺,王秋霜,卓敏,凌彩金.
乌龙茶审评方法研究概述[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2):46-48.
被引量:7
8
柴斐,郭雯飞.
烘干大红袍和冰冻大红袍香气成分分析与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37(4):459-462.
被引量:12
9
池仰坤.
清香型铁观音加工技术研究[J]
.福建茶叶,2010,33(5):32-34.
被引量:5
10
林金科,陈钦宾,王晓霞,肖慧,林经荣,田玉玲,许芳露,许月群,金心怡.
增湿晒青对清香型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409-413.
被引量:12
1
许映莲.
金坛雀舌炒制新工艺[J]
.茶业通报,1999,21(4):32-32.
2
孙慕芳,郭桂义.
著名信阳毛尖产地茶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319-321.
被引量:12
3
葡萄酒信息[J]
.糖烟酒周刊,2006(7):60-60.
4
本刊记者.
乌龙茶制作工艺[J]
.茶博览,2007(5):11-11.
5
邱庞同.
潮、汕鱼丸、牛肉丸[J]
.中国食品,2007(21):45-45.
6
广东潮州卫陶产业整体质量大幅提升[J]
.广东建材,2009,32(10):5-5.
7
冯廷佺.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J]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被引量:15
8
蔡澜:人绝对可以貌相[J]
.启迪与智慧(上),2017,0(3):72-73.
9
王桔红,庄东红,马瑞君,吴泽容.
广东凤凰单枞茶树品种(系)叶片主要性状的种间差异和地域变异研究[J]
.茶叶科学,2014,34(5):525-530.
被引量:11
中国茶叶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