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53
-
1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2):24-31. 被引量:121
-
2马平.近代甘青川康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J].回族研究,1996(4):63-72. 被引量:21
-
3陈明侠.关于民族间通婚问题的探索[J].民族研究,1993(4):18-28. 被引量:16
-
4马戎,潘乃谷.赤峰农村牧区蒙汉通婚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5(3):78-89. 被引量:30
-
5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6):17-21. 被引量:304
-
6梁茂春.什么因素影响族际通婚?——社会学研究视角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04(3):173-187. 被引量:31
-
7沈海梅.族群认同: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关于当代中国族群认同的社会性别思考[J].民族研究,2004(5):27-35. 被引量:22
-
8刘夏蓓.关于安多藏区族际关系的人类学研究[J].民族研究,2004(5):46-54. 被引量:8
-
9梁茂春.民国时期大瑶山的族际通婚[J].民族研究,2004(4):48-55. 被引量:6
-
10范可.“社会创伤”华人认同华人跨国主义[J].读书,2005(1):47-5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1
-
1王延明,王丽娟.工业化进程中汉藏族际关系新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麻当乡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1):243-246. 被引量:2
-
2罗红.大理茈碧白族婚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3):10-13.
-
3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16-22. 被引量:1
-
4祖群英.大陆女性配偶在台湾的生活适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5):5-10. 被引量:6
-
5高晓波.21世纪学界关于明清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述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16-22.
-
6贾伟,李臣玲.论安多地区民族关系模式及其形成的历史基础[J].青海民族研究,2012,23(2):52-55. 被引量:2
-
7王淑婕,顾锡军.安多地区宗教信仰认同与多元文化共生模式溯析[J].西藏研究,2012(3):97-104. 被引量:1
-
8王世靓,久毛措.“青川滇甘”四省藏区研究热点与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107-114. 被引量:6
-
9蔡红燕.族际通婚背景下的苗族服饰文化认同——以云南昌宁土皮太村苗族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2,32(6):113-117. 被引量:2
-
10葛志军,邢成举.宗教、社会流动与教育:回汉青年通婚的扫描——基于相关个案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2):4-11. 被引量:5
-
1伍婷婷.谁是“中国人”?——评《华夏边缘》[J].西北民族研究,2008(2):169-173. 被引量:1
-
2陈乃华.《华夏边缘》前后[J].西北民族研究,2008(2):179-185.
-
3龙成鹏.从“边缘”看历史 读《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今日民族,2016,0(7):48-51.
-
4祁进玉.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J].读书,2004(6):46-52. 被引量:5
-
5李瑞峰.边缘视角下的华夏构建诠释——读王明珂《华夏边缘》[J].长江丛刊,2016,0(33):4-4.
-
6方洪鑫.边缘作为起点——读王明珂的《华夏边缘》[J].西北民族研究,2015(1):204-209. 被引量:1
-
7罗丰.什么是华夏的边缘--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中国史研究,2008(1):163-172. 被引量:8
-
8张入月.别具一格的民族史边缘研究理论——读王明珂《华夏边缘》[J].文化学刊,2016(8):236-238.
-
9孙卫国.历史的反思与反省的历史——读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1):396-403.
-
10舒瑜.边缘也是“想象”——读《华夏边缘》[J].西北民族研究,2008(2):163-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