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nary relat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 of enterpris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给出了测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综合指数状态,再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优劣的影响,从而可真正反映人的有效主观努力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
薛立
曲世友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与管理》
2003年第4期53-55,共3页
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
二次相对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1
1
冯英浚,李成红.
二次相对效益──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新指标[J]
.中国软科学,1995(7):30-37.
被引量:77
共引文献
76
1
杜娟,李汉铃,米家宁.
一种基于组织竞争力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32-36.
被引量:2
2
郭伟昌.
二次相对评价在管理审计中的应用[J]
.生产力研究,2008(16):143-145.
3
李恒光.
基于3C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动态绩效评价模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46-53.
被引量:1
4
杜娟.
基于组织绩效的领导行为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2):51-57.
被引量:2
5
曲世友.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40-43.
被引量:7
6
王兴芬,吴涛,吕绘,李一军,冯英俊.
利用统计数据评价高校科研管理的定量方法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5):107-112.
被引量:10
7
胡季英,冯英浚.
建筑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5):94-96.
被引量:7
8
王宇,谢禹.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实证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10(2):112-115.
9
谢禹,王雅林,郝松岩.
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有效性实证分析[J]
.学术交流,2005(5):92-95.
被引量:1
10
王宇,谢禹.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
.商业研究,2005(12):58-6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0
1
周毓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神经网络检验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6):62-63.
被引量:21
2
黄鲁成,江剑.
关于开展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思考[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5):85-89.
被引量:13
3
吉万庆,郭伟,朱湘秦.
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实证研究[J]
.江苏纺织,2005(6):19-20.
被引量:1
4
吴凤平,葛敏,耿晓娜.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J]
.科技与经济,2005,18(5):19-22.
被引量:12
5
张凌,刘井建.
基于DEA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J]
.科技导报,2005,23(9):50-52.
被引量:17
6
罗亚非,李敦响.
基于密切值法的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83-85.
被引量:20
7
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
候先荣,吴奕湖.企业创新管理--理论语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9
龚德恩.经济控制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0
仇菲菲,庞智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99-10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詹湘东.
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贡献及其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5,7(1):137-139.
被引量:7
2
聂萍,江兵,何继光.
基于密切值法的车类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9):92-95.
被引量:8
3
高霞.
基于反馈控制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0):46-51.
被引量:12
4
樊丽淑,蓝光喜.
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基于宁波的实证分析[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41-4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侯先荣,陈彩凤.
提高创新成功率的途径[J]
.科技与管理,2006,8(3):82-83.
被引量:1
2
王立平,王乃静.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间比较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07(11):42-45.
被引量:6
3
王乃静,王立平.
技术创新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
.山东经济,2007,23(6):123-126.
被引量:10
4
王乃静,王立平.
论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调整[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22-25.
被引量:5
5
宋晓洪.
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
.经济师,2008(1):269-270.
6
王洪海,卞艺杰,陈建军.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信息熵的财务信用能力评价[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46-47.
被引量:1
7
王立平,王乃静.
山东省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J]
.技术经济,2008,27(3):56-59.
被引量:2
8
高霞,高启杰.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61-167.
被引量:14
9
王立平,王乃静.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调整的中心环节[J]
.价值工程,2008,27(6):59-61.
10
林艳,王宏起.
企业应用TRIZ理论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9(5):95-96.
被引量:4
1
卢怀宝,冯英浚,曲世友,徐伯承,陈金霞.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1):90-93.
被引量:15
2
曲世友.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40-43.
被引量:7
3
游达明,成宇君.
企业并购绩效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9):37-38.
被引量:1
4
张苗.
测算企业营销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73-76.
5
孙振英.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管理审计中的应用[J]
.中国内部审计,2008(8):34-37.
6
刁志群.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二次相对评价[J]
.市场周刊,2009,22(2):64-65.
7
李德春,肖岳峰.
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业绩的二次相对评价[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6,26(4):279-282.
8
张文远,肖晓程,王祯意.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碳金融的运行效率研究[J]
.经济经纬,2015,32(2):155-160.
被引量:3
9
何华庆,任柏明.
二次相对评价——一种新的×(低)效率测算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5):66-70.
被引量:2
10
杨峰.
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局限及其改进[J]
.商场现代化,2008(23):385-386.
被引量:1
科技与管理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