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人们在传承和发展中医的过程中,对其内在的精华进行了总结、归纳与弘扬。本文总结了中医对脾胃病的归类,阐述了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原则,希望能为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
徐崇伟
机构地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中心卫生院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7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中医
脾胃病
认识
辩证施治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王春.
浅析中医整体观念下脾胃病的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50-251.
被引量:6
2
唐元瑜,水楠楠,纪立金.
论脾胃病治疗总则——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511-513.
被引量:11
3
文颖娟.
杜雨茂治疗脾胃病经验探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73-7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黄进.
肝气与脾胃气机升降的临证关系[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46-247.
被引量:7
2
吴闽芬,纪立金.
脾胃关系之探析[J]
.福建中医药,2007,38(2):47-48.
被引量:7
3
盛维忠 王质谱 傅芳 等校注.仁斋直指方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
4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5
刘启泉,王志坤,白海燕.
通调五脏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J]
.江苏中医药,2007,39(9):57-58.
被引量:6
6
林道强,李成光.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7):28.
7
吴鞠通.温病条辨[M].张志斌校点.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8.
8
孟澍江,王乐匀.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3,455,714.
9
刘国强.小议"治中焦如衡"[J].陕西中医学院院学报,1990,3(13):14.
10
纪立金.中医"脾胃为枢"的理论研究.纪立金中医经典系列讲座集(中医经典闽西行)[M].福州:福建省龙岩市中医药学会出版,2012:31.
共引文献
16
1
俞翔,金宇安,陈敏.
金宇安论治脾胃病经验[J]
.世界中医药,2012,7(5):401-402.
被引量:3
2
王琳,张会珍.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脾胃疾病的治疗[J]
.河南中医,2015,35(5):936-938.
被引量:4
3
侯晓,曹泽伟.
曹泽伟从脾胃论治疑难病验案[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3):251-252.
被引量:1
4
李园春,陈洪文.
颈项部穴位治疗中老年便秘的临床探讨[J]
.中外医疗,2016,35(5):164-166.
被引量:2
5
朱丽萍,姜树民.
姜树民教授治脾胃病非平不安经验总结[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113-115.
被引量:2
6
王琦.
脾胃外感论[J]
.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1):782-785.
被引量:9
7
张亚军,薛滋平,王乐平,李保君.
治中焦如衡理论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王乐平教授医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100-102.
被引量:5
8
樊长伟,陈娜娜,樊长佳.
用健脾运脾法治疗脾胃病的病案举隅[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172-174.
9
潘力弢,吴定辉,李一明.
李一明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治疗慢性脾胃病经验浅析[J]
.四川中医,2020,38(10):12-14.
被引量:3
10
黄晓倩,许顺雄,李文波,朱伟杰,魏巍,孙文波,刘同亭.
中药贴敷干预治疗温区急进寒区部队胃部疾病的研究分析[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1,42(2):79-8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陶源,赵迎盼,张琦圣,张娇,陈超.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医方考》脾胃病方证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2):124-127.
被引量:14
2
洪靖,谭辉,王键.
新安王氏医学辨治脾胃病学术经验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47-5550.
被引量:7
3
张声生,李乾构,汪红兵.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
被引量:262
4
高生,王茂泓.
张小萍运用调理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10,41(12):14-15.
被引量:5
5
王平.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80-81.
被引量:5
6
王春.
浅析中医整体观念下脾胃病的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50-251.
被引量:6
7
唐元瑜,水楠楠,纪立金.
论脾胃病治疗总则——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511-513.
被引量:11
8
孟梦,周强,赵鲁卿,贾梦迪,张声生.
“和”法治疗脾胃病临证策略初探[J]
.北京中医药,2018,37(7):628-630.
被引量:17
9
邱新红,张树振,李彦生.
国家级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27):10-12.
被引量:9
10
刘路路,吴秀艳,王天芳,田露,罗清香.
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J]
.中医杂志,2015,56(14):1247-1251.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
1
樊长伟,陈娜娜,樊长佳.
用健脾运脾法治疗脾胃病的病案举隅[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172-174.
2
姚夏宜,沈旦蕾.
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系统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5):163-165.
被引量:5
3
焦建伟.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57):158-1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婉茹,杨力强.
易水学派四家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6):152-154.
被引量:1
2
高学农.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9):137-140.
被引量:1
3
赵恩惠,乔峰.
基于中医升降理论的辨证施治在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20):96-99.
4
倪有婷,PATTAMON Sermsuteeanuwat,徐媛.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思路[J]
.陕西中医,2024,45(8):1087-1090.
5
王月圆.
整体观视角下慢病管理新思路的构建与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18):234-236.
6
杨强德,杨林,杨勇.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42):131-132.
被引量:5
1
宝林.
《易经》对医学的影响[J]
.东方养生,2007(11):128-129.
2
莫国强.
浅谈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J]
.中国水电医学,2008,0(2):106-107.
被引量:1
3
王旭东.
让中医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J]
.江苏政协,2016,0(4):23-23.
4
张大庆.
应该首先弄清医学定义[J]
.环球人物,2006,0(17):32-32.
5
李艳.
传承理论精华 开拓创新中医药科教事业——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团队[J]
.科学中国人,2007(12):82-85.
6
王纯.
加强护患沟通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必经之路[J]
.药物与人,2014,27(5):298-298.
7
张景明,陈震霖.
浅论中医藏象内涵及其理论构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1):972-972.
被引量:4
8
张养生,杨轶.
运用相关自然科学知识释义五行相生关系[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59-160.
被引量:1
9
孙广仁.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相关的几个问题[J]
.山西中医,2001,17(4):6-8.
被引量:2
10
刘长林.
中医启示人类:重新审视科学[J]
.健身科学,1999,0(4):19-20.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