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A Comparison of the Jade Articles Between Hongshan and Liangzhu Cultures
出处
《北方文物》
2003年第3期19-27,共9页
Northern Cultural Relics
共引文献117
-
1胡进驻.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周代祭祀与丧葬中的奉献饮食仪节——以墓葬材料为核心[J].三代考古,2021(1):171-193.
-
2覃璇.春秋战国时“君子比德于玉”观产生原因刍议[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9(1):266-272.
-
3高云逸.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与积石冢年代的再认识[J].边疆考古研究,2019(2):63-74. 被引量:2
-
4郭治中.红山文化研究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1):45-53. 被引量:8
-
5王闯.兴隆洼文化居室墓葬的认知考古学分析[J].草原文物,2011(1):40-49. 被引量:2
-
6周晓晶.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1999(1):18-24. 被引量:7
-
7李欧.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6-42. 被引量:2
-
8李欧.红山文化玉凤信息探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43-49. 被引量:1
-
9李欧.基于儒家审美文化视域中的红山文化玉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26-29. 被引量:1
-
10李欧.红山文化玉璧信息资源整理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36-4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95
-
1于建设.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51-54. 被引量:4
-
2郭治中.红山文化研究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1):45-53. 被引量:8
-
3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特征[J].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1):43-51. 被引量:6
-
4杜金鹏.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探讨[J].考古,1998(5):50-64. 被引量:28
-
5刘国祥.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研究[J].考古,1998(5):65-79. 被引量:35
-
6谢崇安.兽面纹与神圣王权——先秦艺术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2):98-102. 被引量:2
-
7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J].文物,1986(8):41-44. 被引量:123
-
8宋兆麟.河姆渡骨匕对鸟图案试析[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7(1):25-31. 被引量:16
-
9郭大顺.玉器的起源与渔猎文化[J].北方文物,1996(4):14-21. 被引量:46
-
10吴汝祚.余杭反山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像形纹新释[J].中原文物,1996(4):35-4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1
-
1王铁中.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文博,2008(1):43-49. 被引量:1
-
2薛志强.辽西古文化区与海岱历史文化区几个问题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859-863.
-
3杨晓明.齐家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的浅略比较[J].邢台学院学报,2014,29(1):95-97. 被引量:1
-
4陈瑾瑜.良渚文化玉器中鸟形象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3):206-207.
-
5王裕昌.齐家文化玉器与其他文化玉器的比较[J].收藏家,2015,0(1):25-30.
-
6徐显朝.齐家玉文化来源初探[J].商情,2015,0(5):190-190.
-
7陈声波.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礼器的比较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4(1):89-101. 被引量:1
-
8傅秋莹.齐家文化玉器与同时期文化玉器的对比研究[J].城市地理,2014,0(7X):186-187. 被引量:1
-
9赵少军.红山文化石构墓葬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域文化研究,2017,0(2):86-100.
-
10褚酉鑫.浅谈红山文化勾云形器的造型原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3):145-147.
-
1潘桂仙.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衰落原因之我见[J].柳州师专学报,2000,15(1):89-92. 被引量:1
-
2付永正,王继光.清代庄浪满城述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54-57. 被引量:1
-
3郑毅.葡萄牙西班牙衰落原因的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1):68-68.
-
4罗康隆.论苗族族群文化的同一性与相异性[J].贵州民族研究,1999,19(3):71-77. 被引量:3
-
5姚建君.现代英国衰落的启示[J].决策与信息,2004(11):23-25.
-
6林华东.“玉器时代”管窥[J].浙江社会科学,1996(4):45-48. 被引量:7
-
7胡汝波.木兰秋狝衰落及废止的原因[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3(3):95-96. 被引量:6
-
8吕振,索龙嘎.近代周村衰落原因初探[J].学理论,2009(25):165-166. 被引量:1
-
9许辉勋,王思文.中国朝鲜族与韩国人风俗之相异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4):103-106. 被引量:1
-
10朱锡强.略论罗马基督教兴盛与印度佛教衰落原因之比较[J].史学月刊,1988(2):8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