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94,共2页
R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5
-
1严江,周婷.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7):75-77. 被引量:13
-
2焦黎,王勇辉.新疆人力资源系统结构及问题浅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68-71. 被引量:6
-
3李鸿霞,刘海斌.青海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6(6):56-59. 被引量:5
-
4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
5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8.
-
6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
7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
8刘思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
9刘思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
-
10新疆统计年鉴,1983-2003.
引证文献7
-
1魏江茹,陈珏.新疆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27-30. 被引量:1
-
2李新,李翠锦,刘洪.新时期兵团边境贫困农场反贫困战略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5(7):69-73. 被引量:2
-
3王少杰,李寿廷.法学视野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J].理论探索,2006(1):158-160. 被引量:5
-
4张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法律构建研究[J].青年教师学报,2007(6):29-31.
-
5杨林,余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呼唤农村教育[J].老区建设,2008(14):39-40. 被引量:1
-
6合力力.买买提.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及经济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6):51-57. 被引量:4
-
7黄金辉.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J].农村经济,2004(5):48-5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22
-
1江海潮.发展农民竞争力:中国农民增收之本[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1-5. 被引量:3
-
2江海潮.中国农民弱竞争力与低收入增长[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4):5-7. 被引量:2
-
3崔炜,周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途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4):63-65. 被引量:1
-
4尚红娟.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的合理性”思考[J].理论界,2007(7):189-190. 被引量:4
-
5朱许洪.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突显人力资本投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6):73-74.
-
6王剑,刘正良.新农村建设目标下的户籍制度改革[J].理论探索,2007(4):117-119. 被引量:2
-
7崔炜,周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途径探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1):26-29. 被引量:6
-
8王少杰.中国农民市民化的道路探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76-80. 被引量:3
-
9张晓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74-76. 被引量:3
-
10张汉坤,高阔.江西农村经济转型的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912-3913. 被引量:1
-
1胡鞍钢,常志霄.中国的城镇贫困与新的反贫困战略[J].财政研究,2000,16(9):30-36. 被引量:8
-
2李祥举.对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大陆桥视野,2013(2):30-31.
-
3杜恒波,杨家珍.山东省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J].西北人口,2005,26(2):52-54. 被引量:1
-
4秦均平.试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反贫困战略[J].宁夏社会科学,2003(3):50-54. 被引量:1
-
5何伟.农村公共产品的发生机制与供给模式分析[J].金融经济,2007,0(5X):128-129.
-
6李宇卫,张联英,马会琼.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以乌蒙山昭通片区为例[J].昭通学院学报,2013,35(2):23-27.
-
7张洪彩.浅析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路径[J].商场现代化,2010(8):103-103. 被引量:1
-
8鲁明勇,王忠云.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5):38-41.
-
9罗俊超.如何将传统人事管理转向资源开发型现代化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2(12):143-143.
-
10叶曙光.如何将传统人事管理转向资源开发型现代化管理[J].人力资源,2002(2X):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