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4
High-yielding Cultural Techniques of Medium Two-line Hybrid Rice Plus Ratooning Rice in Cold-waterlogged Field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 2 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旱地育秧、2 .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 2粒谷苗、移栽密度 2 3 .3 1万穴 hm2 、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 3 0~ 5 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 ,两季产量可达 14 .44t hm2 ,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 5 .71t hm2 。
作者
邓小华
郑贤陆
机构地区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1,共2页
Hybrid Rice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中稻
再生稻
高产栽培技术
冷浸田
分类号
S318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24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34
参考文献
4
1
陈立云,李国泰,刘国华,肖层林.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88的选育[J]
.杂交水稻,1996,11(2):7-9.
被引量:13
2
敬金星,李瑞蓉.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288的栽培技术措施[J]
.杂交水稻,1997,12(6):40-41.
被引量:6
3
熊洪.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J]
.杂交水稻,1996,11(5):22-24.
被引量:29
4
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2
孙晓辉.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506-517.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40
1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2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3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55-59.
被引量:12
4
陈冬林,邓小华.
提高冷浸田再生稻产量的途径[J]
.中国稻米,2005,11(2):24-25.
被引量:2
5
邓小华,张华林,黄绿荷.
再生稻冷浸田半旱式垄作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2):38-40.
被引量:8
6
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65-68.
被引量:27
7
姚本玉,刘小铁,刘兴美,田梅,米贤春,唐明梅.
受淹中稻割穗再生的技术措施[J]
.杂交水稻,2005,20(5):49-51.
被引量:8
8
李大恒,屠乃美.
两系杂交中稻生长特性与源库特征研究[J]
.作物研究,2005,19(4):199-203.
被引量:3
9
盛孝邦,徐庆国,贾炜,陈立云,周国峰,汪扩军,米湘成.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育种学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3):214-218.
被引量:6
10
肖国樱,唐俐,袁定阳,邓晓湘,袁隆平,辛世文.
转Bar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恢复系Bar 68-1的培育研究[J]
.杂交水稻,2007,22(6):57-61.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249
1
唐先来.
冷浸田的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78-78.
被引量:14
2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3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4
陈秋香,戴文蝶.
两优2163再生栽培技术初探[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1):23-24.
被引量:2
5
林明,黄庭旭,周仕全.
Ⅱ优15的再生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1):26-27.
被引量:1
6
林洪鑫,刘光荣.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91-93.
被引量:18
7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3-107.
被引量:20
8
郑荣和.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2):21-22.
被引量:5
9
王定平,唐晋,李润发,李俊.
提高冷浸田土壤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J]
.陕西气象,1999,0(4):21-23.
被引量:9
10
李品汉.
早稻留再生稻的技术探讨[J]
.中国农技推广,1998,0(6):23-2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4
1
林洪鑫,刘光荣.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91-93.
被引量:18
2
陈冬林,邓小华.
提高冷浸田再生稻产量的途径[J]
.中国稻米,2005,11(2):24-25.
被引量:2
3
邓小华,张华林,黄绿荷.
再生稻冷浸田半旱式垄作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5,20(2):38-40.
被引量:8
4
陈冬林,屠乃美,关广晟,邓小华.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567-574.
被引量:18
5
陈晖,何罗生,屠乃美.
冷浸田水稻少免耕畦作再生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2004,18(S1):348-350.
被引量:5
6
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09-516.
被引量:51
7
何花榕,房贤涛,翁国华,郭灵灵,杨惠杰.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6-10.
被引量:21
8
朱永生,何炜,郑燕梅,罗曦,谢鸿光,连玲,张建福,谢华安.
不同留桩高度下水稻再生力的基因型差异[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2):123-127.
被引量:5
9
崔宏浩,陈正刚,张钦,朱青,李剑,卢松,张德平,古雁宾.
冷浸田改良及水稻少耕法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14,34(2):44-46.
被引量:1
10
高家旭,蓝天琼,刘成家,王文华,吴小江,徐中华.
重庆市开县杂交水稻新组合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6):44-45.
二级引证文献
134
1
林洪鑫,刘光荣.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91-93.
被引量:18
2
陈冬林,屠乃美,关广晟,邓小华.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567-574.
被引量:18
3
胡日辉.
油菜茬免耕抛秧栽培水稻高产高效技术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99-100.
4
焦伟华,陈源泉,隋鹏,刘海军,高旺盛.
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的指标体系初探——以免耕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77-81.
被引量:3
5
胡继兴,姚本玉,刘小铁,龙丹,熊永胜,徐朝孝,陈玲玲.
冷浸稻田旱育秧四行宽垄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2008(2):44-45.
被引量:3
6
蒋云鹏.
水稻免耕栽培示范效果及主要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8(9):165-166.
7
吴文革,张玉海,汪新国,杨惠成,郑乐娅,闫川.
水稻少免耕栽培研究进展[J]
.土壤,2008,40(5):712-718.
被引量:11
8
卿国林.
不同密度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7-6388.
被引量:5
9
罗德洁.
桐城市水稻免耕栽培的措施与效果[J]
.农技服务,2009,26(5):20-20.
10
黄孟西,韦放,罗加松,李桂艳,黄大周.
菜稻轮作田水稻免耕稀植栽培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09,24(4):38-39.
被引量:2
1
林大春.
中稻一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00(3):6-6.
被引量:1
2
李超平.
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筛选[J]
.再生稻,1997(2):22-24.
3
吴登,徐世宏,游建华.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J]
.广西农业科学,1996,28(1):1-3.
被引量:14
4
王友文.
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3,18(2):46-49.
被引量:12
5
杨之建,何从名,钟兴友,张成双,周尤化.
中稻-再生稻纹枯病防治技术研究[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7):12-13.
6
钟世富,钟顺清,邹兴才,代天平,曾世清.
川优6203中稻——再生稻表现及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5(2):27-28.
被引量:1
7
卿国林.
不同密度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7-6388.
被引量:5
8
施能浦.
福建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栽培技术[J]
.再生稻,1997(1):1-6.
被引量:15
9
俞明光,苏培忠.
高海拔中稻——再生稻区推广水稻旱育秧的最佳播种期试验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2001(3):32-34.
被引量:1
10
任天举,李经勇.
保芽肥与促芽肥对中稻——再生稻的配合效应[J]
.再生稻,1997(2):25-29.
杂交水稻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