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取向与执政党的发展——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新的社会阶层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等问题的分析对执政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应该站在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通过创新与发展自己的功能、政策、组织、人员构成、活动方式方法等,提高党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整合力,赢取整个新的社会阶层的认同、信任、拥护和支持,拓展执政的群众基础。
作者
汪永成
吴裕得
谢志岿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深圳市委组织部调研处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41,共5页
Theory and Reform
关键词
社会阶层
政治取向
党的建设
政治发展
执政党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88
同被引文献
136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2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2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共引文献
588
1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2
赖金良.
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
.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3
刘日明.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4
沈长云.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6-11.
被引量:6
5
郭小凌.
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6
隽鸿飞.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
.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7
严存生.
法的生成的几个问题[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1):27-32.
被引量:6
8
李建国,郭永虎.
毛泽东艺术美论新探[J]
.艺术百家,2004,20(4):56-57.
9
齐玉琳.
简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
.探索,2002(1):76-78.
10
周治滨.
坚持“三个统一”,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J]
.理论与改革,2001(6):51-53.
同被引文献
136
1
殷啸虎.
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33-37.
被引量:3
2
赵清华,徐铁麟.
浅谈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对私营企业主的教育引导[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15-17.
被引量:2
3
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课题组,王邦佐,谢岳.
转型时期新社会阶层研究——新社会阶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23-27.
被引量:7
4
黄克亮.
广州市工人阶层的变迁及其政治影响[J]
.探求,2005(3):10-16.
被引量:1
5
张广芳.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的论述[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15(4):3-7.
被引量:2
6
彭正德.
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6):40-45.
被引量:11
7
李婷玉.
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2):87-94.
被引量:25
8
吴波.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与发展趋势分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93-95.
被引量:7
9
朱光磊,杨立武.
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91-97.
被引量:27
10
郑永年.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J]
.战略与管理,2001(2):1-12.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16
1
黄群.
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392-393.
被引量:3
2
汪永成.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环境背景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4(5):39-41.
被引量:7
3
文道贵,陈志宇.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执政党的政策引导[J]
.社会主义研究,2005(6):57-59.
被引量:17
4
姜胜洪.
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的舆情问题[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60-64.
被引量:1
5
胡鸣铎,牟永福.
现阶段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及社会责任的承担[J]
.新视野,2008(3):69-72.
被引量:4
6
严建雯,叶贤,陈传锋.
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心理研究[J]
.心理科学,2008,31(6):1503-1506.
被引量:3
7
李炯标.
合作主义视野下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效应浅析[J]
.当代社科视野,2009(1):20-23.
被引量:1
8
刘丽.
论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基于社会和谐的视角[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4):58-62.
9
齐杏发,王飞.
转型期体制外知识型员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
.求实,2009(12):69-72.
10
余文华.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浅论[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6):99-100.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王玥.
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功利化问题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20(1):23-29.
2
吴斌,易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协商民主的发展[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82-87.
被引量:1
3
徐玉生.
执政能力建设的X模型初探[J]
.学术交流,2005(11):46-49.
被引量:1
4
刘文俭,崔晓雁.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管理学视角[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6):25-28.
被引量:4
5
徐玉生.
科学政绩观的标准及实践[J]
.求索,2006(1):76-78.
被引量:4
6
蔡建文.
社会阶层分化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基于社会中间阶层兴起的视角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6(2):61-64.
被引量:3
7
蒋国华,张瑞芳.
新的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建设[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39-42.
被引量:8
8
王津,陈南,姚泊,刘娟.
环境NGO——中国环保领域的崛起力量[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35-38.
被引量:5
9
汪永成.
中国地方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与特点:以深圳特区为例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7(8):18-21.
被引量:8
10
汪国华.
推进“政治参与”有序化——“企业白领”政治参与的实践反思[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2-36.
被引量:2
1
田志文.
浅议共产党员的先进性[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4(S1):111-112.
2
李平贵.
党内政治教育是党风建设的基础工程[J]
.学习月刊,2007(5):10-11.
3
孟晓君.
人民性是政党建设的生命线[J]
.文史博览(理论),2012(4):37-39.
4
常光民.
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J]
.特区理论与实践,2001(9):11-15.
5
顾伯冲.
核心强则国家兴[J]
.党员干部之友,2016,0(12):14-15.
6
柯善芳.
赌风及其对策[J]
.现代法学,1986,8(3).
7
侯晓虹.
对“知识分子”内涵的理解应与时俱进[J]
.人才瞭望,2003(5):14-15.
8
汪永成,谢志岿,吴裕得.
关于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取向与执政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资料通讯,2004(5):22-25.
被引量:2
9
朱昔群.
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贯穿执政党发展理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5):22-23.
10
温腾飞.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宪政建设[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8):150-151.
理论与改革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