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和《中庸》都为儒家在"下学而上达"的道路上提供了思路和指导,两者所共同强调的地方在于都把政治理想的实现建立在经过道德规范后的家庭伦理及社会秩序能够井然有序和个人道德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并能够推己及人的基础之上。区别在于《大学》的着眼点在人,从个人的"修身"出发,最终达到"明明德"的境界;《中庸》则更多地关注人力所不能及的"天",认为人后天的成就"因其材而笃焉"。《大学》止步于道德,《中庸》则更进一步,从道德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本体的高度。
出处
《雪莲》
2015年第2X期98-100,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