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50年来我国农业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若干进展
被引量:
4
A Survey of Researches on Agricultural Microclimate in China and its Improvements in Recent 50 Yea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要回顾了近50年来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的发展历程;并从有关农业小气候学专著与论文出版、成果及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研究的成就;最后,着重对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归纳。
作者
黄寿波
金志风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生命学院
浙江省气候中心
出处
《湖北气象》
2003年第4期3-6,共4页
Meteorology Journal of Hubei
关键词
农业小气候
边缘科学
农业现代化
中国
分类号
S162.4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209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33
1
陈端生,郑海山,刘步洲.
日光温室气象环境综合研究 Ⅰ.墙体、覆盖物热效应研究初报[J]
.农业工程学报,1990,6(2):77-81.
被引量:93
2
卫林 蒋世逵 等.青藏高原作物(小麦)活动面温度的特征[J].气象学报,1986,44(1):63-69.
3
左大康 徐兆生 等.华北平原地区土壤中热量交换[J].地理学报,1962,28(1).
4
殷宏章.小麦田的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J].农业学报,1959,10(5):381-397.
5
么枕生.由土壤温度论微气候[J].气象学报,1950,21(2):69-78.
6
卢其尧.灌溉地的小气候状况[J].地理学报,1957,23(4):437-446.
7
陈常铭.北京西郊近地层小气候与植物和昆虫活动的关系[J].气象学报,1954,25(3):183-194.
8
傅抱璞.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小气候[J].地理学报,1964,30(4):273-286.
9
傅抱璞.坡地方位对小气候的影响[J].气象学报,1962,32(1):71-86.
10
尹协远 Lin J D.植被内部及其上方湍流场的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1988,46(2):194-20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团体著者,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1989年
2
团体著者,建筑设计统计资料集.1,1980年
3
王惠永,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87年,3期
4
团体著者,1986年
5
王茂新,1979年
6
团体著者,1978年
7
团体著者
共引文献
209
1
张萌,张涛,李政海,鲍雅静,张贻龙,邵羽桐,孙婧.
蒙辽农牧交错区生态用水盈亏格局及其动态变化[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1):48-54.
被引量:1
2
佟国红,李天来,王铁良,山口智治,白义奎.
大跨度日光温室室内微气候环境测试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2):67-73.
被引量:26
3
香宝,刘纪远,张增祥.
东亚土地覆盖环境背景数字地面模型研究[J]
.地理研究,2001,20(6):653-659.
被引量:4
4
佟国红,David M.Christopher.
墙体材料对日光温室温度环境影响的CFD模拟[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3):153-157.
被引量:85
5
陈江,陈万隆,陈宇能,季国良.
中尺度非均—边界层气候的数值研究——(Ⅰ)敏感性试验[J]
.应用气象学报,1992,3(4):394-401.
被引量:2
6
朱文泉,陈云浩,潘耀忠,李京.
基于GIS和RS的中国植被光利用率估算[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8):694-698.
被引量:27
7
白义奎,刘文合,柴宇,车忠仕,佟国红.
防寒沟对日光温室横向地温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5):595-597.
被引量:16
8
覃密道,马承伟,刘瑞春.
热箱法测定园艺设施覆盖材料传热系数的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183-186.
被引量:5
9
陈端生.
中国节能型日光温室建筑与环境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1994,10(1):123-129.
被引量:112
10
朱文泉,潘耀忠,龙中华,陈云浩,李京,扈海波.
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J]
.遥感学报,2005,9(3):300-307.
被引量:187
同被引文献
52
1
武斐斐,刘云伦,郑轶,刘春涛.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气象农业生产监控系统的研发[J]
.移动信息,2016(3):67-68.
被引量:3
2
黄寿波.
我国地形小气候研究概况与展望[J]
.地理研究,1986,5(2):90-101.
被引量:14
3
黎金水.
地形及气候对梧州市荔枝生长的影响[J]
.广西气象,1995,16(4):22-23.
被引量:1
4
滑丽萍,华珞,李贵宝,尹逊霄,张振贤,高娟.
基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中国湿地问题及保护对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102-108.
被引量:11
5
蔡文华,林新坚,张辉.
福鼎市冬季坡地低温考察和龙眼、荔枝园地选择[J]
.气象,2005,31(9):79-82.
被引量:12
6
潘学标,龙步菊,苏艳华,余淼,马治国,张屏.
黄土高原北部坡梁地微地形气候的温度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67-371.
被引量:5
7
敖振浪.
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站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4):491-494.
被引量:10
8
宝日娜,杨泽龙,刘启,李红宾.
达里诺尔湿地的小气候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71-174.
被引量:29
9
蔡文华,陈惠,李文,张辉.
2004/2005年冬季连江县低温考察和橄榄树冻害指标初探[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00-203.
被引量:21
10
蔡文华,潘卫华,张辉,兰忠明.
2004/2005年连江县冬季沿坡地地面气温观测和分析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4):483-48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李莉娜,刘兆礼,闫敏华,王毅勇,洪雯.
毛苔草、漂筏苔草沼泽地与大豆地近地层晴夜气温和相对湿度分布及对比研究[J]
.湿地科学,2010,8(1):86-91.
被引量:7
2
陈惠,徐宗焕,潘卫华,王加义,林俩法,邓逸民,蔡文华.
地形闭塞的山坡下部冬季气温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2):300-304.
被引量:8
3
安学武.
基于分布式测量的农业小气候智能观测系统设计[J]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4):122-126.
被引量:1
4
安学武.
应用STM32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小气候观测传感器[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6):143-1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陈源高,俞成标,汤巧秀,严娟,陈挺.
2010-2011年度福清市番木瓜冻害调查及其评价[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2,8(2):85-89.
被引量:2
2
俞成标,俞诗雯,陈源高,严娟.
福清夜间云、风、湿度对最低气温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4):174-178.
被引量:1
3
纪鹏,朱春阳,王洪义,李树华.
城市中不同宽度河流对滨河绿地四季温湿度的影响[J]
.湿地科学,2013,11(2):240-245.
被引量:18
4
杨凯,林晶,陈惠,王加义,陈彬彬,马治国.
福建枇杷低温害临界温度和综合气候指标[J]
.中国农业气象,2013,34(4):468-473.
被引量:19
5
尹晓梅,王毅勇,拱秀丽,商炳楠,周勤迁.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晴天沼泽大气边界层温湿度变化特征[J]
.湿地科学,2014,12(1):73-80.
被引量:2
6
刘吉平,于佳,赵亮,田学智.
三江平原夏末晴天孤立沼泽与农田温湿度对比[J]
.湿地科学,2014,12(4):499-503.
被引量:1
7
杨凯,陈惠,林晶,陈涛.
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2015,46(5):27-30.
被引量:5
8
张永强,张娜,李亚杰,苏丽丽,徐文修,彭姜龙,胡春辉.
滴灌量对复播大豆生理特性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15,36(5):586-593.
被引量:6
9
陈惠,杨凯,林晶,王加义,陈涛,马治国,李丽纯,彭继达.
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的确定[J]
.中国农业气象,2016,37(1):91-97.
被引量:23
10
陈涛.
福州山区枇杷冻害等级时空变化特征[J]
.福建农业科技,2016,47(8):9-13.
被引量:2
1
汪永钦.
现代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及农业小气候实验研究的某些动向[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2):43-45.
被引量:2
2
陈修会,李峰.
临沂果树保护技术的若干进展[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5):39-41.
3
柳军,戚传勇,项明眉.
2006年合肥地区稻飞虱大发生的夏季气候因素及其对一季稻生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38-140.
4
金志凤,沈朝栋,黄寿波.
我国农业小气候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4):471-472.
被引量:6
5
刘贤赵,康绍忠.
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及评述[J]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2):57-62.
被引量:72
6
李晓东,傅华,李凤霞,周秉荣,杨鑫光,王喆.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若干进展[J]
.草业科学,2011,28(2):286-295.
被引量:28
7
于沪宁.
第四届全国农业小气候与作物气象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126-126.
8
张洪程.
水稻栽培学研究若干进展及发展探讨[J]
.作物杂志,2012(6):3-5.
被引量:9
9
尹劲松,罗恒,施琴艳.
3s技术在农业气象上的应用研究[J]
.科技资讯,2010,8(7):149-149.
被引量:1
10
丁永良.
对一门边缘科学“机械养鱼学”的初步探讨——浅论增氧机与池塘生态系的关系[J]
.渔业机械仪器,1979,6(2):42-44.
湖北气象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