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台湾近代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7
Summary of Studies on Modern Taiwan Residents History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since 1949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314,共38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参考文献80
-
1汪志国.有关台湾民主国的几个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2):45-49. 被引量:6
-
2杨光彦,陈明钦,张国镛.台湾革命同盟会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5(3):75-93. 被引量:4
-
3骆威.国民政府台湾调查委员会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8(4):84-101. 被引量:3
-
4邓孔昭.忧患意识与台湾近代化——兼论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等人对台湾的经营[J].台湾研究集刊,1990(Z1):108-116. 被引量:3
-
5左双文.抗战后期中国反对“台湾国际共管论”的一场严正斗争[J].中共党史研究,1996(2):49-54. 被引量:6
-
6庄明萱.一场血浓于水的新文学运动[J].台湾研究集刊,1995(2):60-66. 被引量:2
-
7李祖基.台湾光复初期的经济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1998(4):1-11. 被引量:9
-
8邹建华.简述日本占领台湾时期的通货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1):54-60. 被引量:3
-
9黄锡明,陆霄鹏.1895年“结援保台”活动述评[J].台湾研究,1992(2):63-67. 被引量:2
-
10伊文成.日本对我国台湾的经济掠夺(1895—1945)[J].世界历史,1982(1):53-6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23
-
1陈小冲.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J].台湾研究集刊,1987(4):72-81. 被引量:17
-
2王德溥,郦玉明.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使用麻醉毒品戕害中国人民的罪行[J].民国档案,1994(1):55-60. 被引量:36
-
3尹章义.“台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观点[J].台湾研究,1994(2):4-16. 被引量:7
-
4龚放.日据时期台湾教育政策的演变[J].台湾研究集刊,1996(3):75-83. 被引量:8
-
5《株连秋瑾女士确耗》.1907年7月20《申报》.
-
6台湾教育会.《台湾教育沿革志》,青史社,1982年翻印版,507页.
-
7.《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6页.
-
8.[N].《北华捷报》,1887年9月24日.
-
9.《台湾革命同盟会成立宣言》[A]..《台籍志士在祖国的复台努力》[C].,.第97页.
-
10.《四个剧本得到奖励》[N].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2月15日.
共引文献178
-
1董建辉,饶瑨雨.七脚川事件与台湾花莲地区高山族族群关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21-28. 被引量:1
-
2李细珠.学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20年的努力和追求[J].台湾历史研究,2022(3):101-118. 被引量:1
-
3白纯.光复初期台湾省署(府)的主要农业政策论析[J].台湾历史研究,2022(3):38-53. 被引量:1
-
4汪小平.论台湾光复的合法性——以二战期间美军占领台湾计划为中心的考察[J].台湾历史研究,2022(2):43-52. 被引量:2
-
5张晓辉.台湾地区沦陷后对中国内地的贸易与运输(1896—1925)[J].台湾历史研究,2022(2):16-31. 被引量:1
-
6吴永宁.抗战中的台籍女性——以福建赴浙参战台胞为例[J].闽台缘,2021(4):1-8.
-
7潘健.“七七事变”后闽台两地政府的“侨民”政策[J].闽台缘,2019(1):20-26.
-
8陈忠纯.纳“台湾革命”入“国民革命”:“民族自决”论与20世纪20年代后两岸革命者的台湾革命认知[J].开放时代,2021(6):66-84. 被引量:6
-
9杨凯.主权、治权与族群关系——重新理解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J].开放时代,2021(6):29-48.
-
10任建玲.试论抗战时期福建省崇安县台湾籍民[J].“九一八”研究,2019,0(1):327-337.
同被引文献307
-
1范建■.日据时期台湾警察与经济殖民政策之推进[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1):138-146. 被引量:5
-
2许俊雅.试论梁启超辛亥年游台之影响[J].社会科学,2007(3):152-163. 被引量:2
-
3罗福惠,袁咏红.孙中山、梁启超旅台的补充研究——依据未刊日文档案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52-56. 被引量:3
-
4刘丽君.日据时期台湾农业经济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3):65-68. 被引量:4
-
5陈荟,段晓明.日据时期台湾学校教育体系述评[J].台湾研究,2004(3):52-58. 被引量:3
-
6李立平.论日据时期台湾歌仔戏的民族性与“现代性”[J].华文文学,2009(5):76-83. 被引量:2
-
7张嵘.台湾农会的政治功能[J].台湾农业探索,2009(4):41-44. 被引量:3
-
8李先波,邓剑.驳台湾“公投制宪”的理论依据[J].时代法学,2004,2(1):35-41. 被引量:4
-
9张春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与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的解体[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1):58-64. 被引量:5
-
10符维健.追寻李友邦在龙岩的足迹[J].福建党史月刊,2003(1):33-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
-
1徐静玉.近年来中国大陆关于国际法中的台湾问题研究综述[J].岭南学刊,2005(5):89-92. 被引量:1
-
2陈忠纯.大陆台湾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以《台湾研究集刊》历史类论文(1983-2007)为中心[J].台湾研究集刊,2009(2):71-81. 被引量:11
-
3崔军伟,毛文君.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2010(4):126-139. 被引量:4
-
4臧运祜.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5(9):101-107. 被引量:10
-
5程朝云.大陆学界有关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15(10):1-18. 被引量:3
-
6陈风,林真.近三十年来台湾义勇队研究综述——纪念台湾义勇队成立70周年[J].闽台文化研究,2009,0(2):56-62.
-
7臧运祜.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特征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9(2):109-1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0
-
1刘相平.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构建台湾史“三大体系”[J].台湾历史研究,2022(2):1-15. 被引量:3
-
2李细珠.台湾史“三大体系”建设论略[J].台湾历史研究,2021(1):1-15. 被引量:14
-
3叶迎.日据时期《台湾民报》的两岸根情[J].东南传播,2008(4):22-23. 被引量:1
-
4崔军伟,毛文君.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2010(4):126-139. 被引量:4
-
5叶宏明,麦林.《台湾研究集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1983—2010年载文及被引特征的文献计量[J].台湾研究集刊,2012(4):40-49. 被引量:4
-
6路阳.中国大陆台湾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199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台湾研究立项项目的量化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3(5):50-59. 被引量:6
-
7叶宏明,麦林.大陆地区台湾研究发展脉络视角下的《台湾研究》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CNKI、CSSCI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统计分析[J].台湾研究,2014(1):86-96. 被引量:3
-
8郑永华.未经启用的台湾总兵关防与晚清台湾建省之波澜[J].近代史研究,2014(4):147-151. 被引量:2
-
9李细珠.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的宏观检讨[J].台湾研究,2014(5):81-94. 被引量:7
-
10程朝云.大陆学界有关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与社会文化问题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15(10):1-18. 被引量:3
-
1葛宜科.刘铭传建设台湾述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1,3(2):34-37.
-
2林斌.炮击金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J].历史教学(下半月),1998(5):11-14.
-
3邹爱华.纪念武汉抗战暨中山舰遇难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1):71-72.
-
4李学通.“40年来台湾史学”座谈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1989(3):284-288.
-
5传华,建一.依依故乡情——访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毛铸伦[J].春秋,1994,0(3):59-59.
-
6获稻.蒋经国:向大陆开放的先驱者[J].决策与信息,2009(6):46-47.
-
7徐方平.纪念武汉抗战暨中山舰遇难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8(4):207-212.
-
8陈名实.沈葆桢与台湾政治重心的北移[J].福建史志,2014(5):27-31.
-
9以林.《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J].抗日战争研究,1993(4):229-229.
-
10新书架台湾史稿(全二册)[J].古典文学知识,2013(3):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