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南亚华人政治的影响试析
被引量:
5
Infuence of AFTA upon the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n Ethnic Chines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和建设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也给东南亚华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作者
邓仕超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出处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华人
政治
分类号
D814.33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1
张震,彭云.
试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东盟因素[J]
.东南亚纵横,2002(10):7-11.
被引量:3
2
曹云华,文峰.
构筑中国的地缘经济安全——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
.东南亚纵横,2002(11):1-5.
被引量:18
3
《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知易行难》.http://www.cafta.org.cn\11186.asp.
4
古平.《国际论坛:东亚合作渐入佳境》.http: //www.c.afta.org.. cn\ 11181. asp.
5
新华社伦敦2000年7月18日英文电.
6
曹云华著.《变异与保持—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第106页-114页.
7
黄彬华.《海外华人与中华经济圈》,http: //groups.google. com.
二级参考文献
7
1
EdwardN. Luttwak, "The Endangered American Dream"1993,Simon & Schuster N.Y.P35.
2
石广生:《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开创我国对外经贸新格局》,2002年5月15日,载于新华网-新闻数据库.
3
新华社河内2002年2月28日电.
4
丁志刚.
地缘经济安全: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观[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2):85-90.
被引量:9
5
庞中英.
东盟与东亚:微妙的“东亚地区主义”[J]
.太平洋学报,2001,9(2):29-37.
被引量:23
6
陆建人.
2001年东亚区域合作新进展[J]
.世界经济,2002,25(3):19-22.
被引量:15
7
张震.
试论FTA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2):10-1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9
1
程永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我国的亚太地缘经济利益分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60-64.
被引量:2
2
胡均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8):41-45.
3
张明举,邓炜,霍灵知,周海军.
扩展中越经贸关系,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J]
.东南亚纵横,2004(10):49-53.
被引量:2
4
程永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我国的地缘经济利益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6-10.
被引量:5
5
刘文婧.
再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动因:东盟因素[J]
.经济师,2005(5):97-98.
被引量:1
6
张广华.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4-6.
7
李继东.
泛珠三角经济圈与中国南向地缘战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地缘经济学分析[J]
.经济地理,2008,28(2):250-254.
被引量:5
8
潘忠岐.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J]
.国际政治研究,2008,29(2):21-39.
被引量:40
9
潘忠岐,黄仁伟.
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5):116-122.
被引量:24
10
何火萍.
冷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81-8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4
1
孟庆民.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
.开发研究,2001(2):47-49.
被引量:70
2
陈志友.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1,16(4):28-31.
被引量:3
3
孙玉红.
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热”动机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4(11):1-2.
被引量:1
4
苏昌贵,魏晓.
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思考[J]
.经济地理,2006,26(2):207-210.
被引量:34
5
曹云华,唐翀.
东南亚: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前沿[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36-42.
被引量:9
6
张荣耀.
湖北区域旅游合作的营销策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90-91.
被引量:2
7
从“又好又快”视角看山西旅游业发展新突破[EB/OL].中财网,2007.
8
中部崛起:软实力铸就中部崛起硬动力[N].长江日报,2005-04-04.
9
[马来]陈志明.函化、族群性与华裔[A].郝时远编.巫达译.海外华人研究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
Willie Hsu, Chinese Diaspora in Southe, ast Asia[OE/BL],July 2002http://www. huayinet. org/euhum/eultum-ehinese-diaspora.htm.
引证文献
5
1
周聿峨,刘建林.
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6.
被引量:1
2
于良,金凤君,王成金.
国际贸易空间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112-119.
被引量:13
3
赵媛,诸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组织类型[J]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3):1-7.
被引量:7
4
魏力,申妙娟.
区域合作视野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探讨——以山西旅游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8(21):122-124.
被引量:1
5
全克林.
浅析影响东盟国家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经济因素[J]
.长江丛刊,2016(5):108-108.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唐玉新,崔志钰.
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
.教育科学论坛,2024(9):11-15.
被引量:3
2
鲁奇,张超阳,杨春悦,曾磊.
196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2007,62(8):799-808.
被引量:20
3
王志章.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协作路径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134-140.
被引量:22
4
樊华.
中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地缘格局探析[J]
.东北亚研究,2012(4):15-20.
5
王柱,李晓东.
近30年中国旅游经济学文献分析——10种旅游学和经济学主要期刊发表的旅游经济类论文研究[J]
.旅游研究,2013,5(2):14-22.
被引量:6
6
张英佳,张峰,李雪铭.
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贸易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5(6):49-56.
7
陈军.
博弈论视角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思路与模式——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求索,2014(3):64-68.
被引量:5
8
高鑫,梁振民,魏冶.
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对外贸易的地理格局[J]
.世界地理研究,2013,22(4):82-90.
被引量:3
9
苗雨君,贺鹏.
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分析[J]
.商业经济,2014(18):58-60.
被引量:3
10
杨宏云.
当代印度尼西亚棉兰华社发展的新态势——基于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的考察[J]
.东南亚纵横,2015(4):59-64.
1
陈爱梅.
吉隆坡从侨民到国民[J]
.华夏地理,2014(2):70-79.
2
宾有文.
奥巴马当选对美国华人政治的影响和启示[J]
.八桂侨刊,2009(3):64-67.
被引量:2
3
张卓辉.
首届欧洲华人政治研讨会激励新生代华裔从政参政议政[J]
.华人时刊,2009(6):86-86.
4
张庆寿.
印尼华人政治经济文化之现状——在侨界心连心座谈会上的发言[J]
.八桂侨刊,2003(4):30-30.
被引量:1
5
史琳玉.
美国华人虚假政治庇护申请内幕[J]
.法律与生活,2014(7):24-26.
6
孟庆顺.
九七香港回归与华人政治角色的转变[J]
.世界历史,1996(3):60-68.
7
廖小健.
战后马来亚华人政治浅析[J]
.东南亚研究,1987(Z1):117-123.
8
许梅.
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选择与政治参与[J]
.东南亚研究,2004(1):58-63.
被引量:6
9
刘强.
港英时期华人政治精英培养问题研究[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36-40.
10
许国栋.
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1):1-10.
被引量:3
东南亚研究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