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当前“重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思考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重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呼声很高,认为现在的一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述,没有将当时的音乐面貌准确地反映出来,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故要求重写.
作者
王军
机构地区
中国音乐学院
出处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Peoples Music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思维方式
研究方法
民间音乐
音乐审美思想
音乐社会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35
1
宫宏宇.
近二十年来海外有关中国音乐研究之发展与动向(上)[J]
.音乐研究,2008(3):83-99.
被引量:12
2
刘靖之.
抄袭、模仿、移植──中国新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3):7-10.
被引量:10
3
吴学源.
“纳西古乐”是什么东西?[J]
.艺术评论,2003(1):21-26.
被引量:21
4
赵沨.
再谈史识和史德──在中国音乐史学会西安年会上的致词[J]
.音乐研究,1999(4):3-4.
被引量:3
5
冯文慈.
转向唯物史观的起步——略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历史地位[J]
.中国音乐学,1999(4):15-20.
被引量:7
6
杨燕迪.
探索音乐史:方法论反思四题[J]
.中国音乐学,1998(1):74-81.
被引量:19
7
汪毓和.
历史与历史著作,历史观和史学批评[J]
.中国音乐,1999(1):40-41.
被引量:10
8
江毓和.
关于音乐通史的写作[J]
.中国音乐,1999(2):22-24.
被引量:6
9
汪毓和.
关于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J]
.中国音乐,1999(3):21-23.
被引量:17
10
汪毓和.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几个史学观点的认识[J]
.中国音乐,1999(4):23-2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0
1
邹俊杰,翟雪怡,孙红丹,张金石,翟文奇.
音乐历史疆域的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兼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缺失[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2-125.
被引量:7
2
周烨.
当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理论研究综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1):68-70.
被引量:3
3
明言.
各司其责 各行其是——2003年度中国(内地)音乐批评考察报告[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26(4):43-52.
被引量:2
4
刘红梅.
关于“重写中国音乐史”问题研究之综述[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6):55-61.
被引量:3
5
冯长春.
艰难的突围——“重写音乐史”史学思潮的回顾与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1-11.
被引量:11
6
张玉琴.
谈“重写音乐史”[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12):31-32.
被引量:2
7
赖嘉敏.
当前“重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思考[J]
.北方文学(下),2016,0(8):172-172.
8
田可文,留生.
音乐政治学、音乐传记学与我国的近现代音乐史研究[J]
.音乐研究,2017(3):80-87.
被引量:10
9
康瑞军.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音乐新史学”理念与实践[J]
.中国音乐,2022(2):22-31.
被引量:2
10
冯长春.
历史的批判与批判的历史——由“重写音乐史”引发的几点思考[J]
.中国音乐学,2004(1):24-31.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明言.
百舸争流 百川汇海——2004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J]
.艺术探索,2007,21(6):52-60.
2
居其宏.
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J]
.音乐研究,2008(3):5-23.
被引量:14
3
冯文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两个传统并存与古今衔接问题[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1):9-11.
被引量:27
4
余峰.
重读“重写音乐史”文论之误释[J]
.中国音乐学,2006(3):90-98.
被引量:12
5
乔邦利.
横看成岭侧成峰——“重写音乐史”学术论争述评[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1):56-66.
被引量:6
6
杨善武.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论著的创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1-7.
被引量:2
7
胡小东.
试析《新史学》对“重写音乐史”的借鉴意义[J]
.人民音乐,2009(3):90-93.
被引量:4
8
李恩忠,于雅琳,任超平.
《欧洲音乐史》与《西方音乐通史》之比较[J]
.文教资料,2009(4):68-70.
9
戴嘉枋,张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在新时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25-34.
被引量:11
10
郭树群.
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J]
.音乐研究,2010(4):97-104.
被引量:9
1
任谦.
儒家思想对其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J]
.黄河之声,2015(7):65-65.
被引量:3
2
音乐社会活动家之人格魅力[J]
.音乐研究,2014(3).
3
崔佳.
论《乐记》的音乐审美观[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1):136-137.
4
王勇华.
论李世民的音乐审美思想及其贡献[J]
.广西社会科学,2007(7):89-92.
5
王东方.
非音乐专业大学音乐教育须以“人文精神”为内核[J]
.管理学刊,2009,22(3):119-120.
被引量:2
6
钱丽娟.
谈音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J]
.人民音乐(评论),2005(2):49-51.
被引量:1
7
刘再生.
音乐社会活动家之人格魅力——忆赵沨担任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之始末[J]
.音乐研究,2014(3):16-24.
被引量:1
8
陈彤.
音乐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分析——兼论《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审美思想[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4):49-51.
9
英东.
纪念李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京举行[J]
.中国音乐学,2014(1):144-144.
10
荣英涛.
跋涉人生、交响百年--纪念李凌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综记[J]
.艺术评论,2014(1):145-147.
人民音乐(评论)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