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魏晋玄学与佛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玄学的兴起 ,在思想理论领域为佛学的中国化提供了机缘。玄学理论为佛学思想特别是般若空论的阐释所利用 ,因而佛学的中国化最初表现为佛学的玄学化倾向 ,但佛学又极力保持着佛教独立的宗教地位。僧肇在批判六家七宗的同时 ,阐发了般若空观本义 ,既标志着佛学玄学化倾向的终结 ,又标志着佛学中国化在玄学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者
邬锡鑫
机构地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57-60,共4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魏晋玄学
佛学
般若空论
中国文化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1
王弼.老子四十章注[M]..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110.
2
王弼.老子三十八章注[M].同[1].,.94.
3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M].同[1].,.609.
4
郭象.庄子·知北游注[M].,..
5
郭象.庄子·齐物论注[M].,..
6
郭象.庄子·大宗师注[M].,..
7
道安.昆奈耶序[A]..大正藏[C]卷二十四[C].,..
8
慧远.三报论[A]..弘明集[C]卷五[C].,..
9
见昙济.六家七宗论[A]..续藏经[C]第一辑第二编乙第七套第一册.名僧传钞·昙济传[Z]引[C].,..
10
慧远.大智论钞序[A]..出三藏记集[C]卷十[C].,..
共引文献
6
1
李天道.
司马相如辞赋美学思想的现代阐释[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126-133.
被引量:1
2
谷口洋.
从《七发》到《天子游猎赋》——脱离上古文学传统,确立汉赋表现世界[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80-88.
被引量:5
3
张骏翚.
从“士”之自觉到“人”之觉醒[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6):59-66.
被引量:2
4
何清.
庞德的意象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4):57-63.
被引量:19
5
周文德.
词义形象特征的分析在词义研究中的作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5):70-75.
6
张晶.
“神不灭”论与魏晋南北朝文艺美学中的重“神”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2004(3):124-13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6
1
刘立夫.
论格义的本义及其引申[J]
.宗教学研究,2000(2):76-82.
被引量:7
2
陈琳国.
两晋九品中正制与选官制度[J]
.历史研究,1987(3):105-115.
被引量:20
3
倪梁康.
交互文化理解中的“格义”现象—— 一个交互文化史的和现象学的分析[J]
.浙江学刊,1998(2):22-28.
被引量:17
4
韩玉玲.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7,23(1):8-11.
被引量:3
5
黄正建.
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其变化——以两《唐书》用词为中心[J]
.中国史研究,2005(3):119-124.
被引量:14
6
郭学信.
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572-577.
被引量:15
7
熊苹.
科举制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转换[J]
.船山学刊,2005(4):133-135.
被引量:2
8
刘笑敢.
“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2):76-90.
被引量:100
9
熊凯.
《不真空论》与般若学[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7-11.
被引量:1
10
高圣兵,刘莺.
“格义”:思想杂合之途[J]
.外语研究,2006,23(4):52-5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居易.
僧肇的中观思想[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25-26.
2
孙立平,高圣兵.
“格义”:穿越文化之障[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94-97.
3
张清修.
宋代士大夫政治成因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5):150-152.
4
苏嘉雨.
浅析魏晋玄学对佛学的影响及合流[J]
.文存阅刊,2017,0(17):38-39.
1
白晓军.
禅宗心性论对中国画的影响[J]
.文艺争鸣,2007(8):164-166.
被引量:1
2
李应.
思想理论领域中的经验主义演变小议[J]
.通俗歌曲,2015,0(3X):169-169.
3
方映灵.
佛玄之间:从《不真空论》析僧肇佛学玄学化问题[J]
.现代哲学,2016,0(3):120-126.
被引量:1
4
孙金波.
析僧肇之解空[J]
.江汉论坛,2008(8):72-74.
5
陈睿,梁侨,龚驰.
浅析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关系[J]
.现代交际,2012(4):72-72.
被引量:1
6
文平.
“普世价值”辨析[J]
.红旗文稿,2009(10):4-9.
被引量:26
7
刘治立.
试论魏晋时期的般若学[J]
.陇东学院学报,1995,13(4):28-33.
8
R.舒斯特曼,李军学.
实用主义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十条原则[J]
.世界哲学,2011(6):38-44.
被引量:5
9
周良发,潘红.
梁漱溟、冯友兰宗教观比较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65-70.
10
杨全顺.
王弼学术思想探微[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3):78-80.
贵州社会科学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