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市部分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1
作者 胡霖 啜力文 +5 位作者 赵辰昊 王泽坤 余复昌 陈文杰 王力 张振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温州市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分别采集温州市宠物犬和猫粪便样本100份和64份,提取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90%(8/164),... 为了解温州市宠物犬猫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分别采集温州市宠物犬和猫粪便样本100份和64份,提取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基因,采用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90%(8/164),宠物犬和猫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00%(4/100)和6.25%(4/64)。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15.85%(26/164),宠物犬和猫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3.00%(23/100)和4.69%(3/64)。经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犬隐孢子虫(n=4)、猫隐孢子虫(n=4);鉴定出3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分别为PtEbⅨ(n=22)、CHG1(n=2)和BEB6(n=1)。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市宠物犬猫感染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较常见,应进一步加强检测和溯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毕氏肠微孢子 检测
下载PDF
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儿5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郭芳 康磊 +4 位作者 武晓圆 贾艳红 邸亚楠 贾莉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 提高对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的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0(2.5~10.0)个... 目的 提高对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的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0(2.5~10.0)个月,住院时间17.0(7.5~23.5)天,其中死亡3例。5例患儿均有呼吸暂停与低氧血症,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及百日咳脑病,5例白细胞计数(WBC)峰值中位数43.8(25.2~87.8)×10^(9)/L,治疗后降至8.5(5.0~36.5)×10^(9)/L,乳酸脱氢酶(LDH)中位数942.0(466.5~1837.0)U/L,明显高于正常。5例患儿在确诊PCP前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确诊PCP后均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2例存活者于5日内给药。结论PCP可发生在无免疫缺陷的重症百日咳患儿中,且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时死亡风险高,在儿童重症百日咳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警惕合并耶氏肺孢子菌(PJ)感染的可能,早期联合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棘白菌素类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百日咳 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 儿童
下载PDF
鉴别肺孢子菌感染与定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星辰 童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耶氏肺孢子菌(PJ)是一种非典型的条件致病性真菌,PJ定植是肺孢子菌肺炎(PJP)的潜在危险因素,积极鉴别PJ定植或感染有利于合理指导抗生素使用。血清G试验结合分子检测技术、外周血CD4^(+)T水平以及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滋养体和包囊独立... 耶氏肺孢子菌(PJ)是一种非典型的条件致病性真菌,PJ定植是肺孢子菌肺炎(PJP)的潜在危险因素,积极鉴别PJ定植或感染有利于合理指导抗生素使用。血清G试验结合分子检测技术、外周血CD4^(+)T水平以及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滋养体和包囊独立表征等方法在鉴别PJ定植与感染上虽有获益,但尚未建立统一标准。本文立足于PJ病原学、致病机制、PJP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通过阐述鉴别PJ感染与定植的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鉴别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 孢子菌肺炎 定植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向日葵锈菌冬孢子及锈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4
作者 王佳运 路妍 +1 位作者 孔祥久 景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0,共7页
为了解向日葵锈菌(Puccinia helianthi)冬孢子及锈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对这两种类型孢子最适萌发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新鲜冬孢子在室温下存放超过180 d才可萌发。存放于-20℃萌发效果较好,180 d萌发率可达到39.45%,420 d... 为了解向日葵锈菌(Puccinia helianthi)冬孢子及锈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对这两种类型孢子最适萌发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新鲜冬孢子在室温下存放超过180 d才可萌发。存放于-20℃萌发效果较好,180 d萌发率可达到39.45%,420 d时,冬孢子活性基本丧失。冬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上于15℃12 h即可萌发,48 h后达到萌发高峰,萌发率为31.89%;锈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上于20℃2 h开始萌发,24 h后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54.33%;水琼脂培养基浓度对冬孢子的萌发无影响,0.50%琼脂培养基最适宜锈孢子的萌发;温度15℃、pH 6的条件有利于冬孢子萌发;20℃、 pH 7是锈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和pH值;光照对冬孢子萌发没有影响,但是对锈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10 g/L低浓度的叶片浸出液可以促进两种孢子的萌发,高浓度抑制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锈菌 孢子 孢子 萌发条件
下载PDF
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5
作者 黄碧兰 徐立 +3 位作者 符运柳 李志英 王敏瑞 杨庆全 《福建热作科技》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苞、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观察,从而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选择合适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结果表明,椰子花器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椰子的小孢... 通过对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苞、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观察,从而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选择合适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结果表明,椰子花器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椰子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苞的纵径为65.5~69.8 cm、横径为9.1~10.1 cm,花蕾纵径为0.912~1.284 cm、横径为0.331~0.608 cm,花瓣的厚度为0.34~0.36mm,花药长度为0.611~0.898 cm、宽度为0.160~0.238cm。为通过观察椰子花苞、花蕾和花药的外观形态来确定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对应的花苞和花蕾标准,进而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孢子 发育时期 花器形态 相关性
下载PDF
扩展青霉孢子及菌丝中环状RNAs的比较分析
6
作者 章鹏程 王菲 +3 位作者 杨倩 柏张奕 于春雨 周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1-189,196,共10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扩展青霉孢子和菌丝的环状RNAs进行了鉴定,对其碱基组成、种类、染色体定位和表达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环状RNAs的来源基因进行了GeneOntology(GO)和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 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扩展青霉孢子和菌丝的环状RNAs进行了鉴定,对其碱基组成、种类、染色体定位和表达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环状RNAs的来源基因进行了GeneOntology(GO)和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富集分析.研究结果为阐明扩展青霉生长发育和致病力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青霉 环状RNAs 孢子 菌丝
下载PDF
苹果园3种病原真菌孢子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7
作者 魏佳美 王强 +3 位作者 黄卫利 黄丽丽 胡小平 商文静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0,共7页
为揭示苹果园空气中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e)孢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孢子捕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21年7月—2022年7月陕西省白水县果园不同高度空气... 为揭示苹果园空气中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e)孢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孢子捕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21年7月—2022年7月陕西省白水县果园不同高度空气中3种苹果病原菌孢子数量进行周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苹果腐烂病菌孢子捕捉高峰期主要在2-6月,病原孢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5 m和0.7 m高度;苹果轮纹病菌孢子捕捉高峰期主要在3月初到4月上旬,病原孢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5 m和2.0 m高度;苹果褐斑病菌孢子捕捉高峰在4月,病原孢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5 m高度。该结果表明虽3种苹果病害均为气传病害,但其病原菌田间时空分布不同,暗示其发生、流行规律存在差异,相应的病害防控策略也可做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 苹果轮纹病 苹果褐斑病 监测 孢子动态
下载PDF
微孢子虫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病机理研究
8
作者 孙雪莲 张海剑 +1 位作者 王勤英 石洁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8-875,共8页
为明确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的生防机制,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和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感染微孢子虫后,中肠等组织微孢子虫浓度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以未... 为明确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的生防机制,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和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感染微孢子虫后,中肠等组织微孢子虫浓度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以未取食微孢子虫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对照,分析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微孢子虫在侵染初期即可在中肠组织中被检测到,第4天左右扩展到肠外,第6天时中肠内的浓度达到第一个高峰,为2.05×10^(12)copies·μL^(-1),第9天时中肠外的微孢子虫浓度达到8.97×10^(12)copies·μL^(-1)。石蜡切片结果显示,中肠肠壁细胞出现环肌肿大、空泡增加、细胞变形拉长、杯状细胞减少脱落、细胞解体等病变,且随侵染时间的增加,微孢子虫突破肠壁细胞向外扩展,马氏管、丝腺和脂肪体等组织也先后发生相应病变。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微孢子虫对幼虫血淋巴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影响,具体表现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对照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则降低;而对羧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微孢子虫侵染技术的研发及其在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的应用扩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草地贪夜蛾 中肠 组织病变 酶活性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孢子捕捉和监测—助力植物病害管理
9
作者 王奥霖 范洁茹 +7 位作者 徐飞 陈莉 曹世勤 王万军 孙振宇 刘伟 胡小平 周益林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作为监测空气中病菌孢子量的有效手段,可为种植者或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病害风险的早期预警信息,辅助病害管理决策。近年来,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其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植物病害流行病学、病原体生物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对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以及利用该技术获得的数据改善病害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应用病菌孢子捕捉和监测技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新技术和改善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共享效率,实现病菌孢子捕捉的监测预警技术网格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流行学 空气生物学 病菌孢子捕捉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 病害管理决策系统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blurGANv2模型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离焦模糊显微图像复原方法
10
作者 雷雨 陈旭 +4 位作者 阮超 钱海明 李劲松 黄林生 赵晋陵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6-376,共11页
针对复杂工况下孢子捕捉设备显微成像易出现离焦模糊导致高频信息缺失和夏孢子边缘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DeblurGANv2模型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离焦模糊显微图像复原方法。首先,在DeblurGANv2模型特征融合模块后设计引入一个自底向上... 针对复杂工况下孢子捕捉设备显微成像易出现离焦模糊导致高频信息缺失和夏孢子边缘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DeblurGANv2模型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离焦模糊显微图像复原方法。首先,在DeblurGANv2模型特征融合模块后设计引入一个自底向上的5层特征增强模块,缩短浅层特征向深层特征的传播路径,增强不同尺度特征信息的相互融合,提升模型对高频和孢子边缘等信息的复原效果;同时,在特征提取主干网络部分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在空间和通道2个维度增加夏孢子特征信息权重,提升模型对夏孢子的特征表达能力,丰富复原图像中夏孢子细节信息;最后,选取4种主流目标检测模型YOLO v5、Faster-R CNN、CenterNet和YOLO v8对复原前后的图像进行夏孢子检测,对比改进DeblurGANv2复原模型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DeblurGANv2复原模型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标分别为0.0014、28.88 dB、0.966,相较于原始DeblurGANv2模型性能分别提升17.65%、3.29%、0.35%;4种目标检测模型在结合改进DeblurGANv2复原模型去模糊后,检测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结合改进DeblurGANv2复原的YOLO v8模型性能表现最优,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6.1%、95.1%、97.7%,与直接使用YOLO v8检测模型相比,分别提升3.0、5.0、23.6个百分点,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DeblurGANv2复原模型可复原出显微图像中离焦模糊夏孢子信息,显著提升了夏孢子目标检测模型检测性能,为气传小麦条锈菌夏孢子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显微图像 离焦模糊 孢子检测 图像复原 特征融合
下载PDF
孢子组成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及毒素污染程度影响
11
作者 代程程 何灿 +2 位作者 董飞 白青云 徐剑宏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1-527,共7页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精准度,在江苏宜兴市、句容市、姜堰区等6个地区试验田开展抽穗扬花期间田间孢子捕捉及鉴定,调查不同田块赤霉病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测定收获的小麦籽粒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水平,分析孢子组成对小麦赤霉...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精准度,在江苏宜兴市、句容市、姜堰区等6个地区试验田开展抽穗扬花期间田间孢子捕捉及鉴定,调查不同田块赤霉病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测定收获的小麦籽粒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水平,分析孢子组成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其镰刀菌毒素污染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6个地区试验田共捕捉镰刀菌孢子650株,其中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占总孢子数的35.5%。淮南地区(宜兴市、句容市、姜堰区、盐都区)捕捉到的FGSC占当地捕捉总孢子数量的比例均在35%以上,但淮北地区(宿豫区、铜山区)均在27%以下,淮南地区试验田小麦赤霉病DI及镰刀菌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淮北地区(P<0.05)。6个地区DI与镰刀菌毒素含量均与FGSC孢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当地总孢子数量没有相关性。采用子囊孢子飞散数量法预测赤霉病时,应对捕捉孢子中FGSC数量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扬花期 孢子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毒素
下载PDF
酿酒酵母孢子固定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解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12
作者 白佳文 王亚森 +4 位作者 杜祥坤 佀辰钰 兰周格 中西秀树 李子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4,共7页
基于酿酒酵母孢子表面展示系统,实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水解酶FAST-PETase的孢子固定化。使用整合型质粒pRS306-TEF1pr-ss-FAST-PETase,将编码FAST-PETase的基因插入到酿酒酵母dit1Δ缺陷型菌株的基... 基于酿酒酵母孢子表面展示系统,实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水解酶FAST-PETase的孢子固定化。使用整合型质粒pRS306-TEF1pr-ss-FAST-PETase,将编码FAST-PETase的基因插入到酿酒酵母dit1Δ缺陷型菌株的基因组中,使蛋白更加稳定的表达。以双-2-(羟乙基)对苯二甲酸酯[bis(2-hydroxyethyl)terephthalate,BHET]为底物,对孢子固定化FAST-PETase的最适反应条件、热稳定性、pH耐受性、洗涤剂/有机试剂耐受性和重复使用能力进行研究。孢子固定化FAST-PETase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pH 8.0。在30~80℃孵育12 h后,能保留82%以上的活性。同样地,在pH 5.0~9.0孵育12 h后,也能保持78%以上的活性。与游离酶相比,孢子固定化FAST-PETase对有机试剂也有一定的抗性,在重复使用7次后仍然保留初始活性的35%。该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孢子表面展示系统成功实现孢子固定化FAST-PETase,并将其应用于BHET的水解中,为PET塑料的长期降解提供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孢子表面展示 FAST-PETase BHET降解 酶学性质
下载PDF
一株野生香菇与‘申香215’孢子单核体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徐蒋振 李洁 +5 位作者 张帅 董浩然 邵阳浩 章炉军 张丹 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将1个云南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孢子单核体菌株DH10分别与190个‘申香215’孢子单核体菌株进行两两杂交,构建杂交群体,测定11个分级农艺性状和10个数值农艺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0个杂交子中148个可以正常出菇,分... 将1个云南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孢子单核体菌株DH10分别与190个‘申香215’孢子单核体菌株进行两两杂交,构建杂交群体,测定11个分级农艺性状和10个数值农艺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0个杂交子中148个可以正常出菇,分级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71~1.386(平均为0.627);与其他3种不同交配型菌株比较,交配型为A_(2)B_(3)A_(4)B_(4)菌株的出菇整齐度较高(多样性指数为0.210);交配型为A_(2)B_(2)A_(4)B_(4)、A_(3)B_(2)A_(4)B_(4)菌株的菌柄为上下等粗型(多样性指数为0);交配型为A_(2)B_(2)A_(4)B_(4)、A_(2)B_(3)A_(4)B_(4)菌株较易开伞(多样性指数为0)。数值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91~1.755,平均为1.548,菌柄长度的多样性指数(1.755)最大,菌柄直径的多样性指数(0.991)最小。所有数值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6.55%~73.52%(平均为41.03%),子实体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3.52%;菌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55%。杂交群体的10个数值农艺性状中仅有单棒产量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交配型为A2B3A4B4菌株的单菇质量最大,菌盖质量较大,菌盖较厚;交配型为A_(3)B_(2)A_(4)B_(4)菌株的菌柄质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香菇野生种质资源利用及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野生种质 孢子单核体 交配型 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影响
14
作者 赵芳琳 刘萌 +3 位作者 唐泽宇 赵健豪 李璐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6-1806,共11页
【目的】新孢子虫病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该病。试验旨在确定双氢青蒿素对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影响作用,以期达到抗虫效果。【方法】以新孢子... 【目的】新孢子虫病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该病。试验旨在确定双氢青蒿素对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影响作用,以期达到抗虫效果。【方法】以新孢子虫感染BALB/c雄性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氢青蒿素灌胃给药,给药剂量为0.2 g/kg,连续给药7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药后检测雄性小鼠的生殖器官指数和精子质量,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观察精子形态变化。在给药第7、14、21、35、42天分别检测生精功能基因C-kit、Plzf、Sycp3、Stra8的表达情况。在给药第7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试验成功建立了新孢子虫感染雄性小鼠模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生殖器官指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极显著升高(P<0.01),C-kit、Plzf、Sycp3、Stra8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生殖器官指数(除第21天外)、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精子畸形率极显著升高(P<0.01),Plzf、C-kit、Sycp3和Stra8基因表达量均降低,部分时间点达显著水平(P<0.05),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生殖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精子密度增加,精子活力增强,精子畸形率极显著降低(P<0.01),C-kit、Plzf、Sycp3和Stra8基因表达量均升高,部分时间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调节雄性小鼠生殖器官指数,提高精子质量,减少畸形精子的产生,提高生精功能基因Sycp3、C-kit、Plzf、Stra8的表达量,改善新孢子虫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和生精功能基因的损伤。本研究结果为抗新孢子虫有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双氢青蒿素 生殖器官指数 精子质量 生精功能基因
下载PDF
酸性饲粮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繁殖与蜜蜂免疫力的影响
15
作者 魏秀秀 陈雅 黄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目的】研究酸性饲粮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繁殖和意大利蜜蜂免疫力的影响,验证酸性饲粮是否能够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疾病,为在养蜂中合理使用酸性饲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研究对象,选取400只新出房蜜蜂,随机分为4组,分别... 【目的】研究酸性饲粮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繁殖和意大利蜜蜂免疫力的影响,验证酸性饲粮是否能够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疾病,为在养蜂中合理使用酸性饲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研究对象,选取400只新出房蜜蜂,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微孢子虫组、微孢子虫+柠檬酸组(含50 g·L^(-1)柠檬酸)和微孢子虫+醋酸组(含400 mL·L^(-1)醋酸),每组100只,检测并分析感染后第1天和第3天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感染7 d后蜜蜂体内微孢子虫数量和蜜蜂存活率。【结果】4个试验组之间的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微孢子虫+柠檬酸组的蜜蜂死亡率显著高于微孢子虫组(P<0.05)。与微孢子虫组和对照组相比,酸性饲粮处理组(微孢子虫+柠檬酸组和微孢子虫+醋酸组)的蜜蜂中肠内微孢子虫感染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微孢子虫组中,蜜蜂感染3 d内检测到11个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未显著下降(P>0.05),但酸性饲粮处理组中的部分免疫基因PGRPSC4300和Abaecin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含有50 g·L^(-1)柠檬酸和400 mL·L^(-1)醋酸的饲粮无法抑制微孢子虫繁殖,也不能提高蜜蜂免疫力和存活率,不适用于治疗蜜蜂微孢子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微孢子 意大利蜜蜂 酸性饲粮 免疫基因 存活率
下载PDF
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感染小鼠试验研究
16
作者 郭良婷 亓心宇 +2 位作者 祁通生 刘培琪 康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1,共5页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寄生于羊食道肌、横纹肌中形成包囊,不但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而且病羊肉及其制品也影响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以4种品系小鼠(SCID、ICR、Balb/c、C57BL/6)、不同感染方式和不同感...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寄生于羊食道肌、横纹肌中形成包囊,不但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而且病羊肉及其制品也影响人类食品卫生安全。以4种品系小鼠(SCID、ICR、Balb/c、C57BL/6)、不同感染方式和不同感染剂量进行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感染小鼠,并对小鼠体重、生存率、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缓殖子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Balb/c小鼠在攻虫后生存率下降明显,出现类似寄生虫感染症状;C57BL/6、Balb/c和ICR小鼠感染后均表现出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ICR小鼠IFN-γ细胞因子和IgG、IgG1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种小鼠粪便、腹水和肠内容物中均未检测到住肉孢子虫。结果表明,巨型住肉孢子虫缓殖子可刺激小鼠引起免疫反应,生长发育不良,但不能建立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住肉孢子 缓殖子 感染 小鼠
下载PDF
蝉花孢子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炎症和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李兴阳 王贝琦 +3 位作者 郭超 操慧 于瑞莲 王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5,共9页
本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对人工蝉花孢子粉中的脂类成分连续回流提取,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蝉花孢子油的得油率,分析其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对人工蝉花孢子粉中的脂类成分连续回流提取,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蝉花孢子油的得油率,分析其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液固比为12:1、55℃的条件下连续回流提取3 h后,蝉花孢子油得油率最高,为2.626%±0.0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共得到25种成分,其中包含18种脂肪酸成分,占比为87.86%。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蝉花孢子油浓度在20~200μg/mL时能够明显提高RAW264.7细胞存活率,显著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至正常生理值(P<0.001);蝉花孢子油浓度在60~200μg/mL时,能够显著促进H2O2诱导的Caco-2细胞的增殖(P<0.01);蝉花孢子油浓度在40~100μg/mL时,能够显著增强Caco-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因此,蝉花孢子油具有潜在的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作为由新食品原料提取得到的成分,在开发针对炎性肠病肠黏膜损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孢子 得油率 脂肪酸 抗炎 氧化损伤
下载PDF
3-磷酸甘油醛对酵母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分析
18
作者 成卓 刘国玉 中西秀树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8,共7页
在酿酒酵母孢子中,存在糖酵解产物3-磷酸甘油醛(3-glyceraldehyde phosphate,GAP)参与的抑制萌发的负调节机制,但是目前的调控途径并不完善。该研究目的是发现GAP对萌发孢子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其负调控机制。重点分析以GAP为底物的糖酵... 在酿酒酵母孢子中,存在糖酵解产物3-磷酸甘油醛(3-glyceraldehyde phosphate,GAP)参与的抑制萌发的负调节机制,但是目前的调控途径并不完善。该研究目的是发现GAP对萌发孢子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其负调控机制。重点分析以GAP为底物的糖酵解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在调控机制中的作用。该文采用富营养培养基和热处理等多种条件诱导酵母孢子萌发,并通过荧光增白剂染色来测定萌发率。分别在有无GAP的条件下诱导萌发,研究GAPDH的表达水平。接着利用qPCR的方法检验GAPDH mRNA的表达水平。此外,在酵母中敲除TDH1、TDH2和TDH3这3个GAPDH的结构基因,分析突变体的萌发效率。结果显示当营养物诱导或加热处理促使孢子萌发时,GAPDH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在孢子萌发的过程中添加GAP反而会增加GAPDH水平。qPCR结果显示孢子萌发时GAPDH的mRNA水平没有降低,故GAPDH表达水平的降低是因为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被降解。且GAPDH单个结构基因的缺失会增加孢子的萌发率。结果表明GAPDH参与GAP介导的负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期细胞 酵母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孢子 萌发
下载PDF
隐孢子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远才 黄建营 +1 位作者 秦慧凯 张龙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9-1064,共6页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在解析隐孢子虫复杂生活史过程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隐孢子虫基因组重测序以及不同隐孢子虫虫种的基因组学比较可以揭示虫种间的遗传进化规律及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在解析隐孢子虫复杂生活史过程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隐孢子虫基因组重测序以及不同隐孢子虫虫种的基因组学比较可以揭示虫种间的遗传进化规律及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隐孢子虫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这对隐孢子虫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基因组学 人兽共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隐孢子虫卵囊浓度的畜禽养殖水环境承载力估算
20
作者 楚天舒 戴子扬 +7 位作者 陈晨晨 贺雪妮 赵智强 张起赫 蒲胜海 吴湘琳 马兴旺 汤树生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针对水体生物污染防控与畜禽养殖业发展间的矛盾,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利用隐孢子虫的全球水源性病原体模型工具,进行基于隐孢子虫卵囊浓度的畜禽养殖水环境承载力的建模工作;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阈值,估算与评价江苏省地表水隐孢... 针对水体生物污染防控与畜禽养殖业发展间的矛盾,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利用隐孢子虫的全球水源性病原体模型工具,进行基于隐孢子虫卵囊浓度的畜禽养殖水环境承载力的建模工作;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阈值,估算与评价江苏省地表水隐孢子虫卵囊浓度水平,仿真分析江苏省未来畜禽养殖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2012—2021年江苏省地表水隐孢子虫卵囊浓度平均值为5.19×10^(-4)个·L^(-1),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阈值(1.00×10^(-3)个·L^(-1)),蛋鸡和肉鸡是主要排放源。江苏省畜禽养殖现状未超过水环境承载力阈值,一定程度上,未来养殖总量可稳步提升,但仍需加强家禽的隐孢子虫病防控,尤其是降低蛋鸡和肉鸡的感染率。本研究可为江苏省种养结合与水体生物污染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虫病 水环境承载力 畜禽粪便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