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龙胆苦苷的麻花秦艽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宪军 杨欣 +4 位作者 丁仁芳 谢晨文 张兴利 赵建 张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从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出可产龙胆苦苷的内生真菌菌株,以寻找可替代植物的微生物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麻花秦艽资源。方法用PDA培养基,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四川阿坝红原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 目的从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出可产龙胆苦苷的内生真菌菌株,以寻找可替代植物的微生物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麻花秦艽资源。方法用PDA培养基,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四川阿坝红原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检测。最后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阿坝红原麻花秦艽的根、茎和叶中总共分离得到了10株内生真菌,其中的一株内生真菌GJ-01的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结果表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存在龙胆苦苷,含量为4.16mg/L。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确认内生真菌GJ-01为腐皮镰刀菌。结论从阿坝红原麻花秦艽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龙胆苦苷的内生真菌GJ-01,可作为一种新的产龙胆苦苷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 龙胆苦苷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一株红景天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欣 曾宪军 +5 位作者 丁仁芳 谢晨文 张兴利 赵建 赵文吉 张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62-1970,共9页
【目的】从红景天根部筛选并鉴定一株产酪醇的细菌,初步研究其产酪醇特性,为寻找红景天替代资源提供新途径。【方法】用NA培养基从大花红景天根部分离内生细菌,通过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筛选出... 【目的】从红景天根部筛选并鉴定一株产酪醇的细菌,初步研究其产酪醇特性,为寻找红景天替代资源提供新途径。【方法】用NA培养基从大花红景天根部分离内生细菌,通过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筛选出酪醇产量最大的菌株,经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学地位。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pH、培养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对菌株产酪醇活力的影响。【结果】从大花红景天根部分离出14株内生细菌,其中8株能产酪醇,筛选出酪醇产量最大的菌株B3,经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研究其发酵条件,其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2°C,最佳发酵时间为42 h,最佳接种量为15%。在最适发酵条件下,用改良NA培养基发酵,B3菌株酪醇的产量为15.68 mg/L。【结论】B3菌株是一株具有产酪醇能力的细菌,在最适发酵条件下酪醇产量达到15.68 mg/L,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内生细菌 酪醇 水生拉恩氏菌
原文传递
腐皮镰刀菌R13发酵产大黄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志伟 杨欣 +2 位作者 曾宪军 丁仁芳 张杰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5-1140,共6页
以一株分离自高原掌叶大黄的腐皮镰刀菌R13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室条件下提高该菌生产大黄素产量及相关的合成途径,研究采用了调节初始发酵pH及添加蒽醌合成途径前体物质的方法,并通过HPLC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添加丙... 以一株分离自高原掌叶大黄的腐皮镰刀菌R13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室条件下提高该菌生产大黄素产量及相关的合成途径,研究采用了调节初始发酵pH及添加蒽醌合成途径前体物质的方法,并通过HPLC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添加丙酸、丙二酸时对该菌生产大黄素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可以初步确定该菌生产大黄素的合成途径为聚酮合成途径;经优化该菌生产大黄素的产量达到3.90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刀菌 大黄素 蒽醌 合成途径 掌叶大黄
原文传递
枯草芽孢杆菌利用红薯叶发酵产绿原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丁仁芳 冯甦 +3 位作者 谢晨文 张兴利 刘筱雪 张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1-189,共9页
绿原酸是一种珍贵的传统中药,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建立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红薯叶发酵枯草芽孢杆菌RP5产绿原酸的新方法。该株细菌是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方法,研究了红薯叶粗提液作为主要液体培养基对RP... 绿原酸是一种珍贵的传统中药,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建立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红薯叶发酵枯草芽孢杆菌RP5产绿原酸的新方法。该株细菌是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方法,研究了红薯叶粗提液作为主要液体培养基对RP5合成绿原酸产量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蔗糖40 g/L、NH4Cl 10 g/L、Cu SO40.04 g/L以及新鲜红薯叶200 g/L。该方法表明,RP5使用红薯叶提取物作为主要培养基材料能够导致绿原酸大量积累,RP5发酵产绿原酸产量提高了37.75 mg/L,是RP5基础发酵(1.58 mg/L)的23.90倍。总绿原酸包括绿原酸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产量提高了55.22 mg/L,是菌株用PDB发酵(1.74 mg/L)的31.74倍。用红薯叶和内生菌共同发酵产绿原酸这种珍贵的药物是首次报道,该方法简单、迅速且可以应用于其他材料。该结果可为绿原酸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加快了植物内生细菌和红薯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更加快了农作物副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红薯叶 发酵 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