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丙型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丁伟良 刘奇 +5 位作者 黄莺 葛志军 王洁 邓小昭 喻荣彬 张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不同临床分型的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56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提取HCV RNA并进行逆转录反应,根据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碱基序列,设计... 目的探讨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基因分型及不同临床分型的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56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提取HCV RNA并进行逆转录反应,根据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碱基序列,设计保守区通用引物及型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对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1.3%(157/256)。男性与女性抗F蛋白抗体率分别为64.3%(110/171)与55.3%(4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3,P>0.05)。与急性丙型肝炎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的36.6%(15/41)相比,慢性丙型肝炎为63.6%(112/176)、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为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02和13.21,P均<0.01)。HCV RNA阳性患者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2.5%(90/144)与阴性患者的59.8%(67/11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187,P>0.05);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b型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2.8%(81/129),2型为60.0%(6/10),1b/2型为60.0%(3/5),各型抗F蛋白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分别为0.109和0.105,P均>0.05)。结论血清抗F蛋白抗体与HCV临床分型有关,与性别、HCV RNA以及HCV基因型分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F蛋白抗体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5′utr分型和C区基因分型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伟良 许可 +5 位作者 邓小昭 喻荣彬 杨志贤 邵建伟 谈永飞 张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ms,HCV)不同基因分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采用5′非编码区(NCR)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核心区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分别对95例和其中的31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分型方法的灵... 目的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ms,HCV)不同基因分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采用5′非编码区(NCR)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核心区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分别对95例和其中的31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分型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异同。结果两种分型方法的一致性达到93.5%,对于混合感染的发现能力C区分型较强,稳定性无差异。结论C区分型方法更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5’非编码区 核心区 基因分型
下载PDF
89例胆囊结石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伟良 喻荣彬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29-330,共2页
为了解苏南宜兴地区胆囊结石类型及成分的持点,对89例胆囊结石病患者测定结石主要化学成分并进行分型,发现宜兴地区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该研究提供宜兴地区胆石成分基线资料,并提示该地区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关键词 胆石病 结石成分 胆固醇
下载PDF
POSS改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文平 丁伟良 +2 位作者 吕晓勇 俞建 江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结构物质,聚乙二醇4000为软段物质,1,4-丁二醇为交联剂,在氮气保护的氛围下通过加入不同量的1,3,5,7,9,11,13-苯基-15-二乙醇胺丙基笼形低聚倍半硅氧烷(羟基POSS)合成出POSS改性的聚氨酯(POSS-PU)。采用傅...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结构物质,聚乙二醇4000为软段物质,1,4-丁二醇为交联剂,在氮气保护的氛围下通过加入不同量的1,3,5,7,9,11,13-苯基-15-二乙醇胺丙基笼形低聚倍半硅氧烷(羟基POSS)合成出POSS改性的聚氨酯(POSS-PU)。采用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氢谱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和热重分析技术(TGA)及电子拉力试验机对POSS-PU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SS的引入量为10%时,POSS-PU的Tg提高近5℃,Tm提高了10℃,分解温度提高了35℃,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加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笼形低聚倍半硅氧烷 结构 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韩超 葛志军 +4 位作者 江文杰 杭东元 马铁梁 丁伟良 陈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M组)、丙泊酚(P组)或右美托咪定(D组)行麻醉诱导和维持。于手术前(T0)、手术开始2h...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M组)、丙泊酚(P组)或右美托咪定(D组)行麻醉诱导和维持。于手术前(T0)、手术开始2h(T1)、手术结束24h(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与T0和T2时比较,T1时三组血清O-2、OH、H2O2、MDA含量明显增加,SOD、GSH-Px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T1和T2时P组和D组O-2、OH、H2O2、MDA含量明显降低,SOD、GSH-Px明显增加(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抗氧化能力强于咪达唑仑,而右美托咪定可能要强于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氧化应激
下载PDF
TGFB1和TGFBR2基因多态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炎 靳光付 +9 位作者 蒋国军 王洪敏 谈永飞 丁伟良 王莉娜 陈文森 柯巧 沈靖 徐耀初 沈洪兵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信号通路通过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1血浆水平及其Ⅱ类受体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中国华东宜兴地区汉族人群... 背景与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信号通路通过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1血浆水平及其Ⅱ类受体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中国华东宜兴地区汉族人群TGFβ1基因TGFB1 C-509T和TGFB1 Leu10Pro及其Ⅱ类受体基因TGFBR2 G-875A单核苷酸多态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宜兴胃癌高发区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患者256例及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健康体检人群303例,以引物错配限制分析PCR(primer-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CR,PIRA-PCR)方法进行TGFB1 C-509T、TGFB1 Leu10Pro及TGFBR2 G-875A多态性检测,应用多元Logistic分析方法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TGFB1 C-509T和TGFB1 Leu10Pro多态呈高度连锁不平衡(De=0.86),与携带野生纯合基因型(-509CC和10Leu/Leu)个体相比,携带突变基因型(-509CT/TT和10Leu/Pro或Pro/Pro)的个体患胃癌风险分别显著下降49%(校正OR=0.51,95%CI=0.36~0.74)和34%(校正OR=0.66,95%CI=0.45~0.98)。TGFB1 C-509T和TGFBR2 G-875A两位点突变位点个数与胃癌危险性的降低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x2=15.70,P<0.001),即随着突变位点个数的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显著下降。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这一保护效应在年龄≤60岁者(校正OR=0.42,95% CI=0.23~0.79)和非饮酒者(校正OR=0.45,95%CI=0.27~0.74)中更为明显。结论:TGFB1和TGFBR2基因多态改变可能与中国华东宜兴地区汉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GFB1 TGFBR2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蒋国军 王洪敏 +8 位作者 周炎 谈永飞 丁伟良 高君 柯巧 王艳 沈靖 徐耀初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基因(COX-2)的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254例经组织学确诊的胃癌病例和304例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的无肿瘤史的...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基因(COX-2)的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254例经组织学确诊的胃癌病例和304例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的无肿瘤史的社区对照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测定COX-2基因-1195G/A多态,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IRA-PCR)测定COX-2基因8473T/C多态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在其中所起的影响。结果:COX-2-1195GG、GA和AA三种基因型以及8473TT、TC和CC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也未发现COX-2 SNP-1195G/A以及SNP8473T/C与胃癌的风险度关联有统计学意义(SNP-1195 GA+AA:校正OR=1.09,95%CI=0.70-1.67;SNP8473 TC+CC:校正OR=1.18,95%CI=0.83-1.69)。结论:COX-2-1195G/A和8473T/C多态性可能与胃癌易感性无关,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OX-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饮食因素与胆石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龚伟达 杨松 +3 位作者 喻荣彬 丁伟良 谈永飞 姚才良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饮食因素与胆石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10 6例手术确诊的胆石病病例和 10 5例非胆石病对照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进食速度 (OR =2 12 0 ,P =0 0 0 8)、十年前食用油种类 (OR =1 9... 目的 探讨饮食因素与胆石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10 6例手术确诊的胆石病病例和 10 5例非胆石病对照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进食速度 (OR =2 12 0 ,P =0 0 0 8)、十年前食用油种类 (OR =1 95 4,P =0 0 0 0 )、十年前豆制品摄入 (OR =2 170 ,P =0 0 0 3 )和胆石病发生呈正相关 ;十年前淡水鱼摄入 (OR =0 40 0 ,P =0 0 0 1)、十年前新鲜蔬菜摄入 (OR =0 3 13 ,P =0 0 0 0 )和胆石病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 ,胆石病的发生可能与既往一些饮食因素和习惯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病 饮食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POSS改性植物油乳液脱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鹤翔 王文平 +1 位作者 吕晓勇 丁伟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70,共5页
文章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过氧乙酸环氧化,乙酸开环制备植物油醇,用丁二酰氯将POSS接枝到植物油醇中,得到POSS-植物油聚合物;通过在植物油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POSS-植物油聚合物制备植物油乳液,合成了POSS改性植物油乳液脱模剂;研究了... 文章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过氧乙酸环氧化,乙酸开环制备植物油醇,用丁二酰氯将POSS接枝到植物油醇中,得到POSS-植物油聚合物;通过在植物油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POSS-植物油聚合物制备植物油乳液,合成了POSS改性植物油乳液脱模剂;研究了该类脱模剂的脱模性能,结果表明,符合混凝土脱模剂标准的要求,且随着POSS-植物油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脱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植物油基脱模剂绿色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模剂 POSS改性 植物油 乳液 混凝土
下载PDF
载脂蛋白B基因XbaⅠ、EcoRⅠ位点多态性与胆石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喻荣彬 沈冲 +4 位作者 谈永飞 杨松 龚伟达 丁伟良 姚才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基因XbaⅠ、EcoRⅠ位点多态性和胆石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PCR-RFLP技术对106例胆石病患者和105例对照者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胆石病组和对照组ApoB基因XbaⅠ位点X+X-、X-X-基因型构成显著不等...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基因XbaⅠ、EcoRⅠ位点多态性和胆石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PCR-RFLP技术对106例胆石病患者和105例对照者进行基因分析。结果:胆石病组和对照组ApoB基因XbaⅠ位点X+X-、X-X-基因型构成显著不等;胆石病组X+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4 vs 0.052);胆石病组和对照组ApoB基因EcoRⅠ位点E+E-和E+E+基因型频率构成差异显著,病例组E-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胆石病发生与ApoB基因XbaⅠ、EcoRⅠ位点多态性存在关联,XbaⅠX+等位基因和EcoRⅠE-等位基因可能为胆石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病 载脂蛋白B基因 多态性 PCR-RFLP
下载PDF
丙肝患者的肝功能酶学指标与HCV准种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建伟 丁伟良 +3 位作者 许可 邓小昭 喻荣斌 张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准种 肝功能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通过MAPK通路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的调控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杰 谈永飞 +7 位作者 马铁梁 葛志军 吴媛媛 丁伟良 冯加可 蒋国军 史国振 唐志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3977-3982,共6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薯蓣皂苷元处理后的Eca10...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薯蓣皂苷元处理后的Eca109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c-jun氨基末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of 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 N 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Eca109细胞经过50 g/mL的薯蓣皂苷元处理48 h后,与未经药物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迁移(16.54 vs 34.12,P<0.05)和侵袭(9.42 vs 26.99,P<0.05)效应显著下降,细胞的凋亡效应明显增加(0.24 vs0.64,P<0.05).Eca109细胞中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1.66vs 0.23,P<0.05),而JNK、Erk1/2、p38、p-JNK、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薯蓣皂苷元可能通过p-p38途径调控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食管癌细胞Eca109 MAPK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平 唐家元 +3 位作者 朱国军 吕晓勇 丁伟良 汪慧 《新型建筑材料》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采用自由基共聚法,将大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A)、木质素磺酸钠(LS)、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MAS)4种单体进行共聚,合成木质素磺酸盐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在n(AA)∶n(MPA)∶n(MAS)=5.0∶1.0∶1.0,引发剂用量为2.5%,LS用... 采用自由基共聚法,将大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A)、木质素磺酸钠(LS)、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MAS)4种单体进行共聚,合成木质素磺酸盐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在n(AA)∶n(MPA)∶n(MAS)=5.0∶1.0∶1.0,引发剂用量为2.5%,LS用量为9%,反应温度80℃和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合成的减水剂,掺量为0.2%、水灰比为0.29时,掺减水剂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达290 mm、30 min经时流动度为285 mm,流动度保持性良好。减水剂PC-LS掺量为0.4%时,砂浆的减水率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木质素磺酸钠 改性
下载PDF
柠檬酸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平 吕晓勇 +2 位作者 丁伟良 唐家元 汪慧 《新型建筑材料》 2012年第7期9-12,共4页
以2-丙烯酰氧基-1,2,3-三羧基丙烷(ACP)、丙烯酸(AA)、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共聚法合成柠檬酸改性四元聚羧酸系减水剂。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优合成... 以2-丙烯酰氧基-1,2,3-三羧基丙烷(ACP)、丙烯酸(AA)、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共聚法合成柠檬酸改性四元聚羧酸系减水剂。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 h,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在单体配比为n(ACP)∶n(AA)∶n(MPA)∶n(MAS)=0.47∶3.5∶1.2∶1.0,所合成减水剂的减水率高达31%,2 h内水泥净浆流动度基本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柠檬酸 改性 净浆流动度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Ⅱ位点多态性与胆石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喻荣彬 沈冲 +6 位作者 周家仪 谈永飞 杨松 丁伟良 周伟民 龚伟达 姚才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Ⅱ位点多态性和胆石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PCR-RFLP技术对106例胆石病患者和105例对照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血脂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胆石病组和对照组AvaⅡ酶切位点三种基因型构...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Ⅱ位点多态性和胆石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PCR-RFLP技术对106例胆石病患者和105例对照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血脂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胆石病组和对照组AvaⅡ酶切位点三种基因型构成差异有显著性,A+等位基因频率构成胆石病组为0.396,对照组为0.267,差异显著.A+A+基因型者,胆石病组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DL水平高于对照组,接近统计学显著性(P=0.067).结论:提示A+等位基因可能是胆石病发生的易感基因,A+等位基因变异可能影响机体脂质代谢,导致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胆石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Ava Ⅱ位点 胆石病 基因多态性 PCR-RFLP
下载PDF
宜兴地区胆石病结石的成分分析
16
作者 周伟民 丁伟良 +4 位作者 喻荣彬 谈永飞 杨松 龚伟达 姚才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1-592,共2页
关键词 胆石病 结石成分 发病部位 胆石种类 血脂水平 宜兴
下载PDF
载脂蛋白B基因与胆石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龚伟达 谈永飞 +6 位作者 杨松 周苏君 莫锦良 喻荣彬 沈冲 丁伟良 姚才良 《肝胆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关键词 胆石病 载脂蛋白B基因 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益心舒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肺栓塞氧化损伤的研究
18
作者 蒋建中 谢婧 +4 位作者 史可云 徐晓娟 杜晓云 丁伟良 马铁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5期39-40,共2页
目的 调查益心舒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肺栓塞预防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22例。使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检测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血浆氧化应激因子超氧阴... 目的 调查益心舒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肺栓塞预防的氧化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22例。使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检测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血浆氧化应激因子超氧阴离子(·O_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表达情况。结果 使用益心舒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的微核率、染色体桥率及核芽率明显下降,而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MDA水平明显降低,GSH-Px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益心舒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老年人肺栓塞,且性价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舒胶囊 阿司匹林 微核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IL-27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俊兰 江文杰 +6 位作者 丁伟良 朱涛峰 朱文娇 马铁梁 谈永飞 葛志军 许文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85-586,共2页
目的探讨IL-27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各30例,脓毒症患者中包括严重脓毒症患者15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27和降钙素原(P... 目的探讨IL-27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各30例,脓毒症患者中包括严重脓毒症患者15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27和降钙素原(PCT)浓度。并随访28 d观察预后。结果脓毒症组血清IL-27浓度明显高于SIRS组[(3.39±1.77)ng/m L vs(2.28±1.35)ng/m L,P<0.01)],以2.94 ng/m L为临界值,ROC曲线分析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82%;IL-27联合PCT检测AUC值为0.9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6%。严重脓毒症患者IL-27浓度明显高于单纯脓毒症患者[(6.38±2.54)ng/m L vs(3.04±1.25)ng/m L,P<0.01],以4.71 ng/m L为临界值,其AUC值为0.76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和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7能有效评估患者预后(P<0.05)。结论IL-27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联合PCT效果更好,并能有效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27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媛媛 崔国兴 +3 位作者 马铁梁 丁伟良 葛志军 唐志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薯蓣皂苷元处理体外培养的BGC-823和SGC-7901细胞,用MTT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用免疫印迹法检...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薯蓣皂苷元处理体外培养的BGC-823和SGC-7901细胞,用MTT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GC-823和SGC-790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MAPK信号通路的Erk1/2、JNK、p38三个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薯蓣皂苷元处理后,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AX明显升高,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p3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JNK、p-JNK、Erk1/2、p-Erk1/2和p38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薯蓣皂苷元可能通过MAPK通路中的p-p38通路影响人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胃癌细胞 MAPK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