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途径减轻氧糖剥夺/复供后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1
作者 王兴航 丁佳媛 +2 位作者 李放 包翠芬 阎丽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途径对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供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无处理组(Con),氧糖剥夺/复供组(OGD/R),人参皂苷Rg1低、中...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途径对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供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无处理组(Con),氧糖剥夺/复供组(OGD/R),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0.2、0.4 mmol/L,简称Rg1L、Rg1M、Rg1H),MCC950对照组(0.05 mmol/L,MCC950)。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和MCC950作用48 h后,BV-2小胶质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经缺氧缺糖/复供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胞质内可见明显的Iba-1绿色荧光表达;OGD/R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 h后,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和MCC950培养48 h后,细胞增殖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OGD/R组呈现明显的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阳性表达。Rg1L、Rg1M、Rg1H 3组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表达越低。结果表明,与OGD/R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和MCC950可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表达NLRP3(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抑制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干扰NLRP3炎症小体合成,进一步抑制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氧糖剥夺/复供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原文传递
从脏腑论治胃痛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海艳 丁佳媛 刘绍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786-1789,共4页
胃痛病因复杂,与肝、脾、肺、肾、心、肠、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肝木生克乘侮动态变化,影响脾胃气机,肝胆疏泄有序,助脾胃化纳升降;脾气亏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失宣发肃降,肺胃壅滞;肾阳不足,中焦虚寒,肾阴亏虚,水... 胃痛病因复杂,与肝、脾、肺、肾、心、肠、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肝木生克乘侮动态变化,影响脾胃气机,肝胆疏泄有序,助脾胃化纳升降;脾气亏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失宣发肃降,肺胃壅滞;肾阳不足,中焦虚寒,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横逆犯胃;气血亏虚,血不荣心,痰火内蕴,上扰心神,心胃血瘀,阻滞气机;肠受胃之荣气,肠道壅滞,胃通降失常;因此临证时应考虑病变相关的脏腑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脏腑论治 思路与方法 综述
下载PDF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vWF及Caveol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绍能 刘慧敏 +4 位作者 周海艳 丁佳媛 张玲 路迎冬 马继征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3期230-233,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内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及陷窝蛋白-1(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每组6只。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内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及陷窝蛋白-1(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每组6只。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腹腔注射40%CCl_4橄榄油溶液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芪术颗粒组给予芪术颗粒1.25 g/(kg·d)、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0.625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无菌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正常组同等条件下饲养,不造模。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内vWF、Caveolin-1蛋白表达。结果 vWF、Caveolin-1表达于肝窦内皮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内vWF、Caveo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内vWF、Caveolin-1蛋白表达量相对较低(P<0.05)。结论芪术颗粒可下调vWF、Caveolin-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芪术颗粒 Ⅷ因子相关抗原 陷窝蛋白-1 大鼠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诊治概况 被引量:21
4
作者 丁佳媛 刘绍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042-2047,共6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临床特征的功能性疾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其临床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中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非药物疗法及中医...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临床特征的功能性疾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其临床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中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非药物疗法及中医治疗的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对其中医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综述
下载PDF
刘绍能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经验撷要 被引量:6
5
作者 丁佳媛 刘绍能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1-23,共3页
刘绍能教授基于胃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之认识,创造性地提出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刘教授认为脾气亏虚是溃疡发病之本,热毒、酸毒、瘀毒、湿毒、食毒等邪毒侵袭是发病的损害因素,络阻血瘀贯穿始终。因此,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结合活... 刘绍能教授基于胃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之认识,创造性地提出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刘教授认为脾气亏虚是溃疡发病之本,热毒、酸毒、瘀毒、湿毒、食毒等邪毒侵袭是发病的损害因素,络阻血瘀贯穿始终。因此,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解毒去邪、制酸抗损、清热利湿、消食导滞、托疮生肌等方法,综合调理肝、脾、胃,促使溃疡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疮疡 脾气亏虚 邪毒蕴结 络阻血瘀 中医药疗法 刘绍能
下载PDF
从病理致病因素论治胃痛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海艳 丁佳媛 刘绍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621-1623,共3页
胃痛病因复杂,可由感受外感六淫之气致使脾胃受损引发,湿邪困脾,阻滞气机;寒邪凝滞胃腑,损伤阳气,热邪灼伤胃腑,并且寒邪郁久可化热,常可寒热互见,然病变中又常产生湿浊、痰饮、瘀血、胃酸等病理因素,湿聚而成浊、成痰饮,热邪灼而生酸,... 胃痛病因复杂,可由感受外感六淫之气致使脾胃受损引发,湿邪困脾,阻滞气机;寒邪凝滞胃腑,损伤阳气,热邪灼伤胃腑,并且寒邪郁久可化热,常可寒热互见,然病变中又常产生湿浊、痰饮、瘀血、胃酸等病理因素,湿聚而成浊、成痰饮,热邪灼而生酸,诸因素渐致气血瘀滞,瘀阻胃络,而这些因素又成为胃痛的致病因素。笔者通过分析文献,总结中医从病理致病因素论治胃痛的思路有五点:从湿论治,从寒热论治,从瘀论治,从痰饮论治,以及从胃酸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治法 综述
下载PDF
肠风泄泻的证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丁佳媛 刘绍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肠风泄泻指因风邪客于肠胃所导致的以泻下急迫、饭后即泄为主的疾病,病机特点为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感受风邪或肝郁化风,侵袭肠胃,并有寒、热、湿邪相兼为患。笔者结合门诊临床所见,总结出治疗肠风泄泻的方法有祛风散邪、健脾升阳、疏... 肠风泄泻指因风邪客于肠胃所导致的以泻下急迫、饭后即泄为主的疾病,病机特点为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感受风邪或肝郁化风,侵袭肠胃,并有寒、热、湿邪相兼为患。笔者结合门诊临床所见,总结出治疗肠风泄泻的方法有祛风散邪、健脾升阳、疏肝理气,同时兼顾寒、热、湿邪,常用药有升麻、羌活、防风、黄芪、白术、柴胡、白芍、薏苡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风泄泻 治疗 专家经验
下载PDF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荣 刘绍能 +4 位作者 马继征 丁佳媛 刘慧敏 张玲 路迎冬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30-432,472,共4页
目的:探讨芪术颗粒(QXKL)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s)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对14只采取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其余6只不造模,原代分离肝纤... 目的:探讨芪术颗粒(QXKL)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s)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对14只采取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其余6只不造模,原代分离肝纤维化大鼠及正常大鼠LSECs。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芪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芪术颗粒0.625 g/kg、1.25 g/kg、2.5 g/kg剂量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大鼠给予三蒸水灌胃,2次/d,连续5天,制备4组大鼠含药血清和正常组大鼠无药血清。制备的无药血清分别加入正常和造模大鼠LSECs中,其余4种含药血清分别加入造模大鼠LSECs,常规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LSECs中整合素αVβ3及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大鼠LSECs高表达整合素αVβ3、磷酸化FAK、Ras、磷酸化MAPK蛋白(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肝纤维化大鼠LSECs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减少(P<0.05),并且磷酸化FAK、Ras、磷酸化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尤以芪术颗粒大剂量组明显。结论:芪术颗粒通过抑制LSECs整合素αν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芪术颗粒 整合素ΑVΒ3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红景天苷抑制高糖诱导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宁 于洪丹 +2 位作者 冯珍 丁佳媛 刘学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4-1669,共6页
背景:有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改善作用,但红景天苷对高糖引起视网膜Müller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系(rMC-1)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 背景:有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改善作用,但红景天苷对高糖引起视网膜Müller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系(rMC-1)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培养rMC-1细胞模拟高糖环境,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培养基葡萄糖终浓度为35.5 mmol/L);红景天苷组(加入红景天苷处理4 h,再加入高糖共同孵育);PI3K抑制剂组(红景天苷和PI3K抑制剂共同处理4 h,再加入高糖共同孵育)。48 h后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采用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磷酸化AKT(P-AKT)、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损伤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降低,活性氧水平、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P-Akt/Akt蛋白表达比值降低(均为P<0.05);②与高糖损伤组比较,红景天苷组细胞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明显升高,活性氧水平、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Akt/Akt蛋白表达比值增加(P<0.05);③PI3K抑制剂组各指标与高糖损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结果说明,红景天苷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rMC-1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红景天苷 Müller细胞系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实验 因子
下载PDF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姜心航 张荣 +5 位作者 刘绍能 马继征 丁佳媛 刘慧敏 张玲 路迎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43-1349,共7页
目的 探讨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失窗孔化及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ITGαVβ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大鼠肉瘤(rat ... 目的 探讨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失窗孔化及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ITGαVβ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先取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芪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制备含药血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另2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于制备肝窦内皮细胞,其中14只大鼠采用CCl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4周后,采用Masson与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另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分离LSECs,将LSECs分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芪术低剂量组、芪术中剂量组、芪术高剂量组,其中模型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其余组分别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常规培养48小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中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阳性细胞比例和肝窦内皮细胞1抗体(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antibody,SE-1)阳性细胞比例;扫描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窗口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LSECs中CD31、SE-1、Ras、ITGαVβ3、FAK、MAP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ion focal adhesion kinase,p-FAK)及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大鼠CCl腹腔注射造模后纤维增生显著,肝纤维化LSECs组的CD31阳性细胞比例和SE-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2)模型组窗孔数少而稀疏,芪术颗粒干预后,扫描电镜观察LSECs窗孔数有所恢复,尤以芪术高剂量组明显。(3)与模型组比较,芪术各剂量组的SE-1、CD31、αVβ3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芪术各剂量组的SE-1、CD31、αVβ3表达量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表现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SECs中整合素αⅤβ3、p-FAK和p-MAPK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4)经芪术颗粒含药血清治疗后,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LSECs整合素αⅤβ3、FAK、MAPK、p-FAK和p-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可通过减轻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LSECc失窗孔化、改变LSECs表型,减少毛细血管的增值,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整合素αVβ 3-FAK-Ras/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窦内皮细胞 芪术颗粒 窗孔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新时代沿海蓝色经济带发展模式:基础、挑战与路径--以江苏滩涂为例
11
作者 于姗姗 丁佳媛 +2 位作者 杨婉云 严容 彭逸星 《现代商业》 2021年第15期84-87,共4页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江苏作为鱼米之乡,沿海三市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理应以滩涂资源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蓝色经济的号召。但是,长期以来,江苏滩涂的开发方式简单粗放,开发效益并不是很高...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江苏作为鱼米之乡,沿海三市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理应以滩涂资源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蓝色经济的号召。但是,长期以来,江苏滩涂的开发方式简单粗放,开发效益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文在分析江苏滩涂开发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发展痛点,并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结合SPSS的数据分析,提出可能的建议,为江苏省蓝色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产业开发 蓝色经济带 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窦微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荣 刘绍能 +5 位作者 周海艳 马继征 丁佳媛 刘慧敏 张玲 路迎冬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微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肝纤...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微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干预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另以CD31、CD34为对象进行微血管密度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毛细血管内皮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vWF)、陷窝蛋白(Caveo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MVD)明显增多,肝窦内皮细胞(LSEC)中CD31、CD34、vWF、Caveolin-1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芪术颗粒组中的MVD值及LSEC中CD31、CD34、vWF、Caveolin-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芪术颗粒可降低肝纤维化中肝窦微血管密度,减少肝窦微血管增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LSEC中CD31、CD34、vWF、Caveolin-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颗粒 血管新生 Ⅷ因子相关抗原 陷窝蛋白-1 肝窦
原文传递
多涎症证治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海艳 丁佳媛 刘绍能 《现代中医临床》 2018年第4期46-48,57,共4页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的病症。唾液又叫口液、口水、口津、唾沫,其中较清稀的称作涎,较稠厚的称作唾。《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1]云:"津液各走其道。目为泣道,腠理为汗道,廉泉为涎道,鼻...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的病症。唾液又叫口液、口水、口津、唾沫,其中较清稀的称作涎,较稠厚的称作唾。《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1]云:"津液各走其道。目为泣道,腠理为汗道,廉泉为涎道,鼻为涕道,口为唾道也。"由此可见,涎、唾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涎症 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αvβ3-IL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荣 刘绍能 +4 位作者 马继征 丁佳媛 刘慧敏 张玲 路迎冬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芪术颗粒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 endothelial cells,LSECs)中整合素αvβ3-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protein kinase,IL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腹腔... 目的:探讨芪术颗粒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 endothelial cells,LSECs)中整合素αvβ3-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protein kinase,IL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原代分离肝纤维化大鼠及正常大鼠LSECs。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芪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芪术颗粒0.5倍、1倍、2倍剂量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三蒸水灌胃,每天分别灌胃2次,连续灌胃5次。制备含药血清及正常血清。将制备的正常血清加入到正常组大鼠分离出的LSECs,其余组将对应的血清加入肝纤维化大鼠分离出的LSECs,常规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LSECs中整合素αvβ3-IL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s中αvβ3、磷酸化ILK/ILK、磷酸化AKT/AKT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芪术颗粒各剂量组大鼠LSECs中整合素αvβ3表达均降低(P<0.05,P<0.01),随芪术颗粒剂量的增大,αvβ3表达逐渐降低;磷酸化ILK/ILK、磷酸化AKT/AKT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0.01),尤以芪术颗粒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与阳性药组比较,芪术颗粒高剂量组LSECs整合素αvβ3、磷酸化ILK、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颗粒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大鼠LSECs整合素αvβ3-IL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芪术颗粒 αvβ3-ILK/AKT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