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Delftia sp.B9对土壤Cd形态分布及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
1
作者 刘玉玲 姚俊帆 +4 位作者 丁司铎 伍德 张朴心 铁柏清 罗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9-1348,共10页
为探究耐镉细菌Delftia sp.B9(菌株B9)对土壤镉(Cd)形态、水稻吸收Cd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种植试验,在中度Cd污染土壤中施加不同添加量的菌株B9,并将最佳添加量应用在田间试验中验证菌株B9对土壤Cd的钝化作用及降... 为探究耐镉细菌Delftia sp.B9(菌株B9)对土壤镉(Cd)形态、水稻吸收Cd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种植试验,在中度Cd污染土壤中施加不同添加量的菌株B9,并将最佳添加量应用在田间试验中验证菌株B9对土壤Cd的钝化作用及降低稻米Cd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与对照(CK)相比,菌株B9不同添加量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DTPA提取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4.72%~15.65%,糙米Cd含量显著降低22.87%~59.90%。其中,菌株B9添加量为1.28 g·盆^(-1)(T2)时,土壤Cd的钝化效果及降低稻米Cd效果最好。与CK相比,T2处理可显著促进土壤弱酸可溶态Cd向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Cd转化。同时,T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指数(ACE、Chao1、Shannon)均显著增加,菌株B9所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小区(株洲)早晚稻及大区(浏阳)中稻试验中,菌株B9添加量为12.50 g·m^(-2)时,稻米中Cd含量较对照组降低28.38%~91.43%。研究表明,添加菌株B9可降低土壤Cd潜在风险,降低中度Cd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积累Cd的量,使稻米Cd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ftia sp.B9 形态 稻米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SPI指数的甘肃省不同自然气候区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2
作者 王莉霞 丁司铎 +1 位作者 张红丽 金豆豆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9-38,共10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频发的干旱灾害深刻影响着甘肃省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该区的干旱特征及其趋势对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GIS反距离加权插值、Morle... 气候变化背景下频发的干旱灾害深刻影响着甘肃省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该区的干旱特征及其趋势对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GIS反距离加权插值、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方法,对甘肃省57年来不同自然气候区干旱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河西、陇南、甘南SPI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河西SPI指数的线性倾向率为0.11·(10a)-1,增加趋势最明显;陇中、陇东SPI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干旱发生的程度加剧。年代际尺度上,河西、陇中和陇东在1980s发生干旱次数最多,甘南和陇南发生干旱次数最多的年代则出现在1970s,各气候区2010s后各级干旱发生频率均有所降低;空间上各气候区均以轻旱为主,其中河西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最高,陇中中旱和重旱范围广,干旱发生次数最多,陇南干旱发生次数最少;五个自然气候区均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变化主周期,且在各自的第一主周期下目前均处于偏湿期。总体来看河西干旱发生的趋势在未来会出现较弱逆转,陇中、陇东、陇南和甘南未来将持续目前干旱发生态势,但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自然气候区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