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以律文,其可忽哉——兼谈古诗文吟诵的依据
1
作者 丁向红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5期26-29,共4页
“音以律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但自新文化运动起,声律内容消失于主流课程,导致语文教学出现盲区。后辈师生普遍不知声律,不知声音是除意义之外牢牢左右古代诗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要素,当然随之亦不知展现声律的传统读书法-... “音以律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但自新文化运动起,声律内容消失于主流课程,导致语文教学出现盲区。后辈师生普遍不知声律,不知声音是除意义之外牢牢左右古代诗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要素,当然随之亦不知展现声律的传统读书法--吟诵。可从语音是语言符号的角度分析古代诗文“音以律文”的表现:从语音发展维度看,成为语言基因;从语音修辞维度看,体现音韵和谐;从语音表现维度看,切合文学形式。古诗文教学再不能忽略声音了,要用吟诵体味语言乐感、欣赏文学形象、传承文化思想。如此倡导,绝不是盲目复古,而是捡起丢失的钥匙,开启古诗文学习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 语言基因 音韵和谐 文学形式 吟诵
下载PDF
新《科学》呼唤新的教育理念
2
作者 刘超 魏静 丁向红 《山东教育》 2004年第7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科学课教学 教育理念 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 评价机制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英语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3
作者 丁向红 《学周刊(中旬)》 2013年第8期80-81,共2页
培养与开发学生的记忆力一直是英语教学关注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就如何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做一粗浅探索。以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记忆 培养
下载PDF
无言良师
4
作者 丁向红 《江苏教育宣传》 2003年第5期47-47,共1页
我打开新到的《小学生数学报》,思绪在淡淡的墨香里飞扬,往事如烟从心底袅袅升起,三年中我的每一个成长都离不开这位良师默默的帮助。我和《小学生数学报》相识已三年了,我是大学本科生,学的电子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职业中学,可才... 我打开新到的《小学生数学报》,思绪在淡淡的墨香里飞扬,往事如烟从心底袅袅升起,三年中我的每一个成长都离不开这位良师默默的帮助。我和《小学生数学报》相识已三年了,我是大学本科生,学的电子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职业中学,可才工作不到一年,由于市学校布局调整,原学校被撤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小学数学 职业中学 大学本科生 布局调整 电子专业 学校 高射炮 毕业后 心底
下载PDF
诗歌考查应“疏种碧松通月朗”——2015年江苏高考古典诗歌解读及答案指瑕
5
作者 丁向红 《语文知识》 2015年第9期85-87,共3页
下面是2015年江苏高考所选的古典诗歌——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歌解读 诗歌考查 高考 江苏 指瑕 刘禹锡
下载PDF
语文课程是“分”还是“合”——与张毅先生商榷
6
作者 丁向红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5年第10期33-35,共3页
本文针对张毅先生“语文课程框架下‘国语科“文学科“文化经典科’分设的讨论”,从语文课程的对象、内容、任务角度作出了目前语文课程不是要“分”而是要“合”的明确回答,意在将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即“国语”“文学”“经典”融合... 本文针对张毅先生“语文课程框架下‘国语科“文学科“文化经典科’分设的讨论”,从语文课程的对象、内容、任务角度作出了目前语文课程不是要“分”而是要“合”的明确回答,意在将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即“国语”“文学”“经典”融合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之中。最后指出当务之急是建构语文课程应有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母语 汉语言 概念
下载PDF
浅议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7
作者 丁向红 《神州》 2011年第6期52-52,共1页
创新lnxw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诸多弊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从营造创新氛围、整合教材、拓展教学空间、修改认知过... 创新lnxw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诸多弊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从营造创新氛围、整合教材、拓展教学空间、修改认知过程等多个角度,开辟创新教学的新思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不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
下载PDF
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8
作者 丁向红 《山东教育》 2002年第31期53-53,共1页
一、在观景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小黑板上一画。课堂上一挂”,学生则“依照葫芦画瓢”开始分级分部地进行“黑板旅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此种教学方法非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作... 一、在观景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小黑板上一画。课堂上一挂”,学生则“依照葫芦画瓢”开始分级分部地进行“黑板旅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此种教学方法非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难以发现“尖子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学生的业余作品《月亮船》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作品虽然稚气、不成章法,但天真活泼,充满生机,富有想像力,我把它带进课堂进行讨论、点拨,后成为地级获奖作品。事后,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对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把课堂教学改为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欣赏、去想像。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把握物象特征,让他们边谈、边议、边描绘,使其大胆地说、畅快地谈、尽情地议。在情景交融中激发起绘画兴趣,完善认知结构。当他们把记忆、想像、添画、着色融为一体时,再适时指导,就可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培养 小学 美术
下载PDF
叶圣陶关于吟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9
作者 丁向红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8年第6期28-31,共4页
吟诵是我国古代习用的但如今面临挽救的读书法、教学法。叶圣陶先生作为学人、教员、编辑对吟诵有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文章披沙拣金,梳理出相关内容:其一,叶老与吟诵的历史本相;其二,叶老的吟诵教学理论与实践;... 吟诵是我国古代习用的但如今面临挽救的读书法、教学法。叶圣陶先生作为学人、教员、编辑对吟诵有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文章披沙拣金,梳理出相关内容:其一,叶老与吟诵的历史本相;其二,叶老的吟诵教学理论与实践;其三,叶老吟诵教学的当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遵道而行,知识能跳舞
10
作者 丁向红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6年第10期30-31,共2页
如何提高语文知识教学实效?除遵知识之道,完善语文课程建构外,还要遵学习之道,完善语文教学实践;遵教学之道,攻克语文教学难关。娴熟掌握知识,使知识应节舞蹈,这将是可期待的梦想。
关键词 知识 学习 聚焦
下载PDF
实用线损率算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亚忠 唐翠祥 +1 位作者 丁向红 黄凤梅 《广西电力技术》 2000年第2期36-37,共2页
针对实际线损计算中电能表正转读数和反转读数属于供电量或售电量存在不易确定的问题 ,对双侧电源供电线路电能表正反转电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推导出供电网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判定方法 ,给出了具有
关键词 电网 线损率算法 计算机 程序设计
下载PDF
古诗文吟诵教学“3336”模式
12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17期49-52,共4页
以叶圣陶教育思想建构的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即依据吟诵概念将吟诵活动分成诵读、吟咏、吟唱(三个节),对应学习古诗文语言形式中语言、文艺、文化(三个层),对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理解、审美、创造(三个级),设置古诗文文本的识读与解读、... 以叶圣陶教育思想建构的古诗文吟诵教学模式,即依据吟诵概念将吟诵活动分成诵读、吟咏、吟唱(三个节),对应学习古诗文语言形式中语言、文艺、文化(三个层),对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理解、审美、创造(三个级),设置古诗文文本的识读与解读、品读与评读、表演与创作的一组六阶关联任务群,组成“3336”教学结构。这个模式,即运用吟诵规律支持深度升阶解读,配置吟诵资源搭建教学帮扶支架,用导、扶、放达成“为人生”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需要强调的是:模式绝不是僵化的形式,可根据学情灵活变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吟诵 “3336”模式 融通 升阶 帮扶
下载PDF
《马说》11个“不”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向红 《语文月刊》 2017年第7期76-78,共3页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关键词 才美 马也 铿锵顿挫 其材 入声字 诗词创作 古汉语词典 中古时期 唐宋时代 相马经
原文传递
译文不可信删改不合理——谈2012年江苏高考论述文的缺点
14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3,共2页
高考论述文阅读,考生历年都很难得到高分,笔者认为,其中多少与所选文章质量不高有关。2012年高考江苏卷论述文的选文便能说明这一问题,该文摘选自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随笔《笑的价值》。笔者找到两篇译文。其中一篇就是由杨静远翻译... 高考论述文阅读,考生历年都很难得到高分,笔者认为,其中多少与所选文章质量不高有关。2012年高考江苏卷论述文的选文便能说明这一问题,该文摘选自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随笔《笑的价值》。笔者找到两篇译文。其中一篇就是由杨静远翻译并被江苏高考选用的《笑的价值》。另外一篇是张耀东翻译的《笑声的价值》。将高考选文和这两篇译文再三比较。我发现选文有很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江苏 译文 价值 翻译
原文传递
差距有多少年
15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80,共1页
近日,有幸读到方武先生穷尽十余年心血而著成的《议论文体新论》。此书可谓当代研究议论文体并廓清此文体概念迷雾的集大成者。翻到末页,出版年份是2003年,屈指算来,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时隔11年,我才几经周折接触到... 近日,有幸读到方武先生穷尽十余年心血而著成的《议论文体新论》。此书可谓当代研究议论文体并廓清此文体概念迷雾的集大成者。翻到末页,出版年份是2003年,屈指算来,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时隔11年,我才几经周折接触到这本厚重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差距 学术著作 文体
原文传递
集思·点评·广益——例说议论文立意指导的有效手段
16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4,共2页
学生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会立意偏浅、思路僵化。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走出误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以前按照审题、立意、构思、作文、讲评、修改六步程序一板一眼地走,教得累,学得烦,收效甚微。后来改用集思、点评、广益三步走,... 学生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会立意偏浅、思路僵化。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走出误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以前按照审题、立意、构思、作文、讲评、修改六步程序一板一眼地走,教得累,学得烦,收效甚微。后来改用集思、点评、广益三步走,教得轻松,学得快活,收效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意 论文 学生 收效
原文传递
意合律:学习语文的抓手
17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31期13-16,共4页
庄子在《庄子·天道》中说:"语之贵者,意也。"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意合是语文中的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抓手。下面笔者将从语言、汉语、... 庄子在《庄子·天道》中说:"语之贵者,意也。"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意合是语文中的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抓手。下面笔者将从语言、汉语、文法、文体层面介绍意合律这个抓手及其运用方法。一、按照语言结构关系停连停,即停顿;连,即连接。语言结构关系停连准确能使内容表达明晰,停连不当则会使内容表达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为主 内容表达 合律 学习语文 狱中与诸甥侄书 中说 语文学习 抓手
下载PDF
语文形式:语文课程的焦点
18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1期10-12,共3页
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到底综合什么,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一切应聚焦在语文形式上。语文形式是语文的内容,是语文现象的规律。语文现象繁多,... 语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到底综合什么,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一切应聚焦在语文形式上。语文形式是语文的内容,是语文现象的规律。语文现象繁多,综合在语文规律上才能精简;语文实践也只有掌握语文规律,才能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实践 语文形式 语文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实践性课程 语文规律 灵活运用
下载PDF
立意·标题·结构——以《鉴赏家》例说进入作品的途径
19
作者 丁向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6期18-21,共4页
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解读的对象。汪曾祺的《鉴赏家》是一篇经典之作。鉴赏家的本领及故事,是作家要借助语言感性表现的内容,是教者要带领学生通过文学语言的迷障还原叶三的生存状态,而使叶三的生存状态澄明,怎样澄明,这... 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解读的对象。汪曾祺的《鉴赏家》是一篇经典之作。鉴赏家的本领及故事,是作家要借助语言感性表现的内容,是教者要带领学生通过文学语言的迷障还原叶三的生存状态,而使叶三的生存状态澄明,怎样澄明,这是作者表现的主题与手段,也是读者解读的目标。本文借此例说进入作品的三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鉴赏 结构 标题 立意 文学语言 解读 读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