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梦雪 李京阳 +3 位作者 杨芬 田野 李菁 丁国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9月在儿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耐药重症组和耐药非重症组,...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9月在儿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耐药重症组和耐药非重症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影响SMP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2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MPP患儿,耐药重症组132例,男65例、女67例,中位年龄7.0(5.0~9.0)岁;耐药非重症组92例,男46例、女46例,中位年龄7.0(5.0~9.0)岁。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发热时间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肺实变是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S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乳酸脱氢酶、IgE水平升高,可能与耐药SMPP发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热时间、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对于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SMPP的发生均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8,P<0.05)。所有耐药MPP患儿经治疗后痊愈出院。耐药重症组住院天数为7.0(6.0~9.0)天,显著长于耐药非重症组[6.0(5.0~7.0)天];耐药重症组住院费用12 283(10 836~15 012)元,明显高于耐药非重症组[9 769(8 756~11 64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环内酯类耐药SMPP发热时间及住院天数长,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肺部影像学改变重,给患儿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更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耐药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耐药情况及临床诊治
2
作者 顾雨瞳 杨芬 +3 位作者 叶剑敏 华丽 李菁 丁国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6,192,共6页
目的 总结2023年4月至10月呼吸科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率,并分析该段时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及治疗特征。方法 采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住院当日咽拭子标本,行tNGS病原体及MP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分... 目的 总结2023年4月至10月呼吸科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率,并分析该段时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及治疗特征。方法 采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住院当日咽拭子标本,行tNGS病原体及MP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分析MP阳性率及大环内酯类耐药率。MPP患儿根据所处月份分为平日组(6月)和流行高峰组(9月);根据是否检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比较各组间患儿临床特征。将耐药组分为平日耐药组和流行高峰耐药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差异。结果 在1 42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男686例、女739例,中位年龄为6(3~8)岁。MP阳性率57.1%(813例)。4至10月各月份间M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阳性率逐月上升(12.5%~71.6%)。813例MPP住院患儿中627例检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MP总耐药率为77.1%。MP非流行期(4~6月)的耐药率93.9%,流行高峰期(8~10月)耐药率显著降低,为71.9%。4至10月各月份间MP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日组76例,流行高峰组189例。与平日组相比,流行高峰组住院天数延长,CRP和LD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64例,耐药组201例。与敏感组相比,耐药组住院天数延长,LD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例耐药MPP患儿中,平日耐药组71例,流行高峰耐药组130例。与平日耐药组相比,流行高峰耐药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后退热所需时间更长,四环素类抗生素使用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3年8—10月为MP流行高峰,感染率高于平日,但住院患儿的MP耐药率低于平日。与平日相比,流行高峰期的MPP免疫应答反应更强,表现为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炎症指标,需考虑存在新突变的可能。大环内酯类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流行高峰期耐药MPP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加用四环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吴玮婷 王雨 +3 位作者 高广磊 张英 丁国栋 曹红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3,共12页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1))开展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膜形成后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1)当菌剂施用量>3 g·kg^(-1)时,固结层硬度、厚度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3~7 g·kg^(-1)菌剂处理组沙打旺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_(2)浓度(Ci)均显著高于沙冬青(P<0.05)。(3)当菌剂施用量>5 g·kg^(-1)时沙打旺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 g·kg^(-1)处理组之外,沙冬青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沙打旺。(4)土壤特性、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三者为部分中介模型,土壤特性的改变能直接影响沙冬青和沙打旺叶绿素荧光特性。土壤微生物膜使固结层硬度和厚度平均提高3.84%和152.8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强93.37%、170.68%和256.03%。其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叶片气孔导度从而增强沙冬青和沙打旺光合效率和能力,使沙打旺和沙冬青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28.48%,F_(v)/F_(m)平均提高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膜 沙生植物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全雌鳜“武农1号”和翘嘴鳜“广清1号”池塘养殖实验对比
4
作者 丁国栋 章海鑫 +4 位作者 立云 刘文鼎 阙祥尧 钟佳慧 张燕萍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为探索鳜鱼新品种全雌鳜“武农1号”养殖效果,以翘嘴鳜“广清1号”作为对照,开展池塘养殖试验,对其成活率、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池塘管理、产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对比。经过6个月的养殖,结果显示:全雌鳜“武农1号”除成活率低于翘嘴... 为探索鳜鱼新品种全雌鳜“武农1号”养殖效果,以翘嘴鳜“广清1号”作为对照,开展池塘养殖试验,对其成活率、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池塘管理、产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对比。经过6个月的养殖,结果显示:全雌鳜“武农1号”除成活率低于翘嘴鳜“广清1号”外,其总产量、均重、平均产量、1 kg以上鳜鱼占比和饵料系数等指标均优于翘嘴鳜“广清1号”,其每667 m^(2)产量达到1149.2 kg,每667 m^(2)利润达到0.80万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新品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雌鳜 武农1号 广清1号 池塘养殖
下载PDF
基于科教融合的“荒漠化防治学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5
作者 于明含 丁国栋 +1 位作者 高广磊 赵媛媛 《中国林业教育》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科教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共识,虽然我国科教融合的实践层出不穷,但仍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普适性模式。“荒漠化防治学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学习实践、技术应用的重点课程,更是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前沿技术和科... 科教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共识,虽然我国科教融合的实践层出不穷,但仍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普适性模式。“荒漠化防治学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学习实践、技术应用的重点课程,更是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前沿技术和科学进展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科教融合的目标要求下,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学实习”课程的科教融合新思路,构建了“学、研、行、思”的实习教学新方式,通过将实习内容整合为科学问题、将实习环节重构为科研流程、让评价体系体现综合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体验的多维立体途径,使学生深化了理论知识认知、提升了创新能力、培养了综合素质,可以为生态类相关专业实习的教学组织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实习教学
下载PDF
薄板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数值模拟
6
作者 谷雨 安申法 +4 位作者 陈家庆 姬宜朋 栾智勇 丁国栋 肖建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2,88,共6页
薄板式静态混合器内构件简单、通量高、压降低,可以有效降低稀释水掺混能耗。文中以不均匀系数ψ和管路压降Δp作为评价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对比分析单直管、单顺流羽状管、单逆流羽状管和双顺流羽状管等4种注水方式的混合效... 薄板式静态混合器内构件简单、通量高、压降低,可以有效降低稀释水掺混能耗。文中以不均匀系数ψ和管路压降Δp作为评价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对比分析单直管、单顺流羽状管、单逆流羽状管和双顺流羽状管等4种注水方式的混合效果和压降。研究发现,在注水管安装在L/D=5.3处,单管注入时,注水两侧形成的径向二次流强度Se变化缓慢,稳定的涡旋流在混合器内产生混合“死区”,降低了静态混合器的油水混合速度;当ψ降至0.05时,混合距离超过18D。此混合死区解释了单管注入时分散相注入点附近易出现局部高浓度区。双顺流羽状管注入时,对撞水相产生较高径向二次流强度Se,且迅速降低。快速变化的流场显著减少混合距离,与单管注入相比,ψ降至0.05时混合距离减少76.9%,Δp增加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混合 数值模拟 薄板式静态混合器 注水方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网络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柳叶 任悦 +4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赵珮杉 王家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为揭示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相互关系的动态特征,以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分析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及其年内生长阶段(生长季初期、旺盛期和末期)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动态特征及其对... 为揭示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相互关系的动态特征,以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分析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及其年内生长阶段(生长季初期、旺盛期和末期)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得到如下结果。1)在不同林龄阶段,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共现网络差异不明显;在不同生长季阶段,根内真菌共现网络差异明显,生长季旺盛期,根内真菌共现网络较为复杂。2)在不同林龄和不同生长季阶段,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关键类群差异明显,主要包括地孔菌属(Geopora)、棉革菌属(Tomentella)、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Neocucurbitari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关键类群为外生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旺盛期为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中龄林关键类群为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成熟林为外生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3)外生菌根真菌网络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P<0.05),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网络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因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网络在不同生长季阶段的动态变化强于不同林龄阶段,且生长季旺盛期共现网络的结构较复杂;根内真菌网络主要受平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影响。腐生真菌对维持不同林龄和不同生长季阶段真菌网络的稳定性均有重要作用,在较大降水量和湿度的生长季旺盛期,关键类群为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对樟子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有着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林龄 生长季 土壤真菌 共现网络 气候因子
下载PDF
荒漠土壤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优化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红雨 高广磊 +4 位作者 饶良懿 丁国栋 张英 阿拉萨 李嘉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1,共8页
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固化,但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的缺陷。该研究使用荒漠土壤产脲酶菌,结合室内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通过野外试验分析固沙效果,以期解决荒漠地区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固沙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1)影... 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固化,但存在环境适应性差的缺陷。该研究使用荒漠土壤产脲酶菌,结合室内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通过野外试验分析固沙效果,以期解决荒漠地区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固沙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1)影响碳酸钙沉积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时间、pH值、菌液和胶结液配比,优化条件为34.47℃、71.68 h、pH值7.73、配比74.94%,此时钙沉积率最高,为42.33%。(2)最优条件下诱导形成的碳酸钙呈立方体形、菱形、球形和无定形等多晶态,分布在沙粒表面或镶嵌在沙粒中。(3)优化后固沙效果明显增强,风沙土颗粒显著增大(P<0.05),固结层硬度和厚度分别提升5倍和10倍,所有时间段内风蚀可蚀性因子均降低,24 h降幅最大,由0.91降至0.66。该技术是防沙治沙的新方法,野外应用需确定施用时间,采用洒水、覆盖、适当破碎等措施,营造适宜条件提升固沙效果的同时避免土壤板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荒漠 风沙土 产脲酶菌诱导碳酸钙 固沙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水盐处理对油莎豆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蕊 曹红雨 +4 位作者 高广磊 于明含 丁国栋 张英 赵珮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8-1948,共11页
为揭示水盐处理下科尔沁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的影响。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灌区油莎豆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盐双因素(水处理:50%、70%、100%标准灌溉定额;盐处理:无盐胁迫、轻度盐胁迫、中度盐胁迫)... 为揭示水盐处理下科尔沁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的影响。以吉林省前郭尔罗斯灌区油莎豆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盐双因素(水处理:50%、70%、100%标准灌溉定额;盐处理:无盐胁迫、轻度盐胁迫、中度盐胁迫)随机区组野外控制试验,构建土壤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筛选关键菌种,并研究揭示其与油莎豆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油莎豆农田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2.85%±3.8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20.02%±3.2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18.85%±2.41%)。优势菌属为RB41属、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水盐环境对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2)100%标准灌溉定额灌溉处理细菌种间共存关系更强,50%标准灌溉定额灌溉处理细菌种间互作程度、连接紧密度最高。无盐胁迫细菌群落生态网络复杂度、互作程度最高,中度盐胁迫细菌物种之间的共存关系更强。(3)随灌溉量增加,关键菌群数量增加,中度盐胁迫关键菌群数量达到最大。水盐处理下油莎豆土壤关键菌种为红色杆菌属、RB41属、Dongia属、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鞘氨醇单胞菌属、溶杆菌属和Luteolibacter属。(4)灌溉量变化对油莎豆株高、冠幅、分蘖数、地上干重、羧化酶、脯氨酸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施盐量变化对油莎豆的株高、地上干重、脱落酸、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具有显著影响(P<0.05)。鞘氨醇单胞菌属、硝化螺旋菌属、溶杆菌属、Dongia属、RB41属、类固醇杆菌属和Luteoli⁃bacter属与油莎豆生长生理性状显著相关(P<0.05)。水盐环境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分子网络及关键菌种,关键菌种则与油莎豆生长生理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揭示水盐生境下油莎豆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为油莎豆适应性种植和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处理 细菌群落结构 关键菌种 共现网络 油莎豆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导航护理模式在过敏性哮喘患儿脱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禕静 丁国栋 +1 位作者 邵晨 吴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护理主导模式下导航护士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10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护理主导模式下导航护士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10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过敏性哮喘导航护理(allergic asthma navigational nursing,AANN)模式精准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FEV1/FVC)、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工作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FCV、FEV1/FVC、P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IgE、EO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儿IgE、E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内容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航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过敏性哮喘患儿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家长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护理 儿童过敏性哮喘 导航护士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
11
作者 武海岩 赵媛媛 +3 位作者 杜林芳 迟文峰 丁国栋 高广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100,共13页
【目的】水源涵养服务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也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水源涵养量为指标,探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的生态效益。【方法】采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和气象数据,量化了2000−2018年... 【目的】水源涵养服务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也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水源涵养量为指标,探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的生态效益。【方法】采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和气象数据,量化了2000−201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同期水源涵养量动态,进而评估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结果】(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以草地、耕地、林地覆盖为主,水源涵养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增;(2)2000−2018年,林地总体增加了14.22%,区域水源涵养量总体也呈现增加趋势,晋北山地丘陵区、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科尔沁沙地、鄂尔多斯高原和大兴安岭南部区等增幅相对较大;(3)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随不同时期、亚区分布和地类转换而存在差异,林地水源涵养服务量最高,且在各亚区均占主导地位;(4)2000−2010年,全区内草地向林地转移对水源涵养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达49.32×10^(8) m^(3),大面积草地转为林地使大兴安岭南部区水源涵养量增加最为显著,达16.11×10^(8) m^(3);(5)2010−2018年,全区内仍是草地向林地转移对水源涵养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达3.87×10^(8) m^(3),荒地开垦、造林、种草对涵养水源的贡献集中作用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区,增加了1.31×10^(8) m^(3),退耕还林和草地向林地转移对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贡献最大,达1.84×10^(8) m^(3)。【结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退耕还林、荒地造林、草地治理等措施使研究区水源涵养服务有效提高,引起水源涵养量增加的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类型主要为未利用土地向林、草地转移和草、耕地向林地转移,地类转移对水源涵养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区域主要为大兴安岭南部区、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和晋北山地丘陵区等东南部区域。区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下一阶段的工程实施应当根据各区生态特点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对耕地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弱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有必要保留的耕地改进水土保持耕作栽培措施,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区域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实施封沙育林育草或进行人工造林,并加强管护,使研究区高生态效益区持续稳步发展,低生态效益区重点治理,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 土地利用/覆盖 水源涵养 退耕还林 时空格局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水盐处理对豆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吴蕊 曹红雨 +4 位作者 于明含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王家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716-8726,共11页
为揭示北方沙区典型盐碱地不同灌溉量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群特征的影响。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灌区油莎豆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盐双因素(水处理:50%、70%、100%标准灌溉定额;盐处理:非... 为揭示北方沙区典型盐碱地不同灌溉量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群特征的影响。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灌区油莎豆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盐双因素(水处理:50%、70%、100%标准灌溉定额;盐处理:非盐渍土、弱盐渍土、中盐渍土)随机区组野外控制实验,比较分析不同水盐处理下油莎豆土壤真菌群落特征。(1)油莎豆农田土壤样品共获得2354个真菌OTU,隶属于13门43纲114目224科434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67.83±6.33)%)、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16.96±6.02)%)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1.31±1.82)%)占绝对优势。随灌溉量增加,优势属由被孢霉属(Mortierella)变为镰孢菌属(Fusarium)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不同水盐处理下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2)真菌功能群以腐生营养型为主,病理营养型次之,共生营养型占比最低。随灌溉量增加,腐生和共生营养型真菌均先减少后增加,病理营养型真菌先增加后减少;不同盐分处理下各营养型真菌无明显变化趋势。(3)不同灌水和盐分处理对油莎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并无显著交互作用。(4)影响研究区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磷含量与Chao1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营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区不同灌溉处理使土壤优势菌属发生变化,也改变了腐生和病理营养型菌群的相对丰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油莎豆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机制,并为油莎豆在盐碱地的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真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功能预测 油莎豆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共现网络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13
作者 刘明慧 柳叶 +5 位作者 任悦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赵珮杉 刘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912-9924,共13页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真菌间相互作用,以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地为对照样地,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基于随机矩...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真菌间相互作用,以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地为对照样地,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基于随机矩阵理比较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网络平均连通度增大,平均路径长减小,网络愈加复杂,而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则相反,网络愈加简单;不同土层间,10—20 cm土层土壤真菌平均路径长度小于0—10 cm土层,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大于0—10 cm土层,10—20 cm较0—10 cm土壤真菌间相互联系更为密切;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未造林地土壤真菌网络中的平均连通度略低于近熟林,平均路径长低于樟子松人工林,未造林地土壤真菌群落更不稳定。(2)中龄、近熟和成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关键菌种分别为Guehomyces sp.、Oidiodendron sp.和Pseudeurotium sp.,未造林地关键菌种为Alphamyces sp.。在0—10 cm土层樟子松人工林和未造林地土壤关键菌种为红菇属真菌(Russula sp.),在10—20 cm土层土壤关键菌种为Guehomyces sp.。(3)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网络组成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土壤全氮与土壤真菌网络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pH值和速效磷与土壤真菌网络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樟子松人工林中,近熟林土壤真菌群落更复杂;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真菌群落联系愈加紧密;种植樟子松后土壤真菌群落更复杂。土壤真菌关键菌种组成在不同林龄和土层间均存在差异,土壤真菌网络组成受土壤含水量影响,中介中心性前50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主要受土壤全氮、pH和速效磷等理化性质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并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壤微生物 共现网络 林龄 土层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特征
14
作者 张颂安 刘轩 +5 位作者 赵珮杉 高广磊 张英 丁国栋 柳叶 任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15,共11页
为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相互关系,以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25 a、34a和43 a)为研究对象,以沙质草地为对照,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对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 为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相互关系,以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25 a、34a和43 a)为研究对象,以沙质草地为对照,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对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25 a到43 a,土壤细菌网络总边数增多,平均路径长度降低。土壤深度由0~10cm到10~20 cm,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总边数减少,平均路径长度升高。与沙质草地相比,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总边数较少。(2)25 a人工林关键菌种隶属于嗜酸菌目(Acidimicrobiales)、RB41和MB-A2-108,34 a人工林关键菌种隶属于Gaiellales,43 a人工林关键菌种隶属于Gaiellales、RB41、Subgroup_7、Subgroup_6、和DA101_soil_group,草地关键菌种隶属于匿杆菌门(Latescibacteria)。(3)全氮、氨氮、微生物碳含量和脲酶酶活性对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部分细菌有显著正相关影响(P<0.05);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含水量以及速效磷含量对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部分细菌有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部分细菌既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又有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樟子松人工林从25 a到43 a,土壤细菌网络愈加复杂和紧密,土壤深度由0~10 cm到10~20 cm,网络复杂性和紧密度降低;与草地相比,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复杂性较低。43 a人工林土壤细菌网络关键菌种类型数量最多。另外,土壤细菌网络受土壤有机质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并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分子生态网络 林龄 土层 樟子松 呼伦贝尔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降水格局变化对油蒿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张富崇 于明含 +3 位作者 何莹莹 王春媛 丁国栋 唐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661-6669,共9页
探究不同降水处理对荒漠植物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影响,可以为理解未来降水格局变化下荒漠植物适应性和预测荒漠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油蒿灌丛植被为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控制降水的方法,模拟半干旱气候区降水格局变化趋势,设置... 探究不同降水处理对荒漠植物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影响,可以为理解未来降水格局变化下荒漠植物适应性和预测荒漠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油蒿灌丛植被为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控制降水的方法,模拟半干旱气候区降水格局变化趋势,设置3个降水量梯度(减水30%、自然降水、增水30%)以及2个降水间隔梯度(降水间隔5d、降水间隔15d)开展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监测油蒿木质部各个解剖特征参数对不同降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降水量减少,油蒿的导管数量显著增多,导管密度、导管壁厚度显著增大(P<0.05)。降水间隔时间延长将显著增加油蒿的导管数量、导管密度和平均导管直径(P<0.05)。降水量与降水间隔期对油蒿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影响的交互效应不显著。(2)降水量减少和降水间隔时间延长弱化了油蒿潜在最大导水率对导管直径的响应敏感度。(3)在降水量减少和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的背景下,油蒿可以通过调整木质部导管参数兼顾水分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本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参数来适应降水格局改变是油蒿的重要耐旱策略,未来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荒漠植物的水力特征变化需要综合考量降水量和降水间隔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降水格局 木质部导管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金必青 顾浩翔 +1 位作者 吴蓓蓉 丁国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 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AP患儿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942例CAP患儿... 目的 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AP患儿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942例CAP患儿,根据本研究对象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将其分为两组:≤7 d组(441例),>7 d组(501例),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热天数、影像学病变部位及病原学感染情况等因素与住院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符合条件的自变量(P<0.05)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CAP患儿住院时间>7 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年龄)、影像学病变部位、病原学感染情况、发热天数及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T)、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eosinophil counts, EO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enzyme MB,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及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学病变部位、病原学感染情况、发热天数、NEUT、CRP、ESR是CAP患儿住院时间>7 d独立危险因素。发热天数、NEUT、CRP、ESR预测CAP患儿住院时间>7 d的ROC面积分别为0.69(95%CI:0.65-0.72,P<0.01)、0.63(95%CI:0.59-0.66,P<0.01)、0.63(95%CI:0.59-0.66,P<0.01)、0.60(95%CI:0.56-0.63,P<0.01)。结论 CAP患儿住院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热天数、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NEUT、CRP、PCT、ESR、LDH、Scr)与住院时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但发热天数、NEUT、CRP、ESR对CAP患儿住院时间>7 d预测效能不高,尚不能作为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住院时间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燃煤发电厂输煤筛碎系统改造实践
17
作者 张立强 亓俊波 丁国栋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煤电企业“三改联动”中不应忽视针对公用系统的节能降耗改造。在燃煤发电厂中,输煤系统是整个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分布范围广、粉尘较多的特点,输煤系统节能环保改造具有较强的潜力和意义。基于此,对王曲电厂输煤筛碎系统的... 煤电企业“三改联动”中不应忽视针对公用系统的节能降耗改造。在燃煤发电厂中,输煤系统是整个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分布范围广、粉尘较多的特点,输煤系统节能环保改造具有较强的潜力和意义。基于此,对王曲电厂输煤筛碎系统的实际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改造方案,通过设计研发和应用高度较小的1 000 t/h高效筛碎一体机,完成碎煤系统与煤场封闭气膜隔离,避免气膜压差而导致的粉尘发生,减少了环境污染,避免了车辆二次倒运、二次输送和运输污染,节约了转运费和厂用电,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筛上物不占用煤场面积,提高了煤场利用率;避免了不同煤种混合的筛上物再次进入输煤系统,提高了掺配精度;由单路破碎布置,改为双路破碎直接上煤,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厂 输煤 筛分 破碎 筛碎一体机
下载PDF
智能发电技术应用探讨
18
作者 张一驰 丁国栋 亓俊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基于目前的智能火力发电技术,总结了智能燃煤发电技术和智慧发电管理等内容。从智能发电技术、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叙述,在现有智能火力发电技术基础上,分析技术特征,并从关键的技术和管理视角出发,对适应当前科技革命的发展... 基于目前的智能火力发电技术,总结了智能燃煤发电技术和智慧发电管理等内容。从智能发电技术、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等方面进行叙述,在现有智能火力发电技术基础上,分析技术特征,并从关键的技术和管理视角出发,对适应当前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推动智能火力发电技术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为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发电 智能检测 智能管理 火力发电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草场资源评价与载畜量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沙地区为例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丁国栋 李素艳 +3 位作者 蔡京艳 赵廷宁 王贤 凌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8-1042,共5页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使该沙地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其荒漠化发展速度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超过4%的地区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不合理的活动,特别是过度放牧,使该沙地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其荒漠化发展速度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超过4%的地区之一。不仅造成草场生产力的显著下降,制约牲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本文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浑善达克沙地区为例,通过收集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沙地草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测算各类型草场典型群落的生产能力并进行草场资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沙地草场的理论载畜能力,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提出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草场资源 评价 载畜量 内蒙古正蓝旗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成因、过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丁国栋 蔡京艳 +3 位作者 王贤 董智 范建友 陈平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 .该文着重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沙漠化成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该区沙漠化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化成因 驱动力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