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堵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培堃 孔健 +2 位作者 吴迪 黄同海 杨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3-1054,1056,共3页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直径≥5 mm BPF的治疗。现将我院2012年1月1例应用房间隔缺损封...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直径≥5 mm BPF的治疗。现将我院2012年1月1例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BPF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支气管胸膜瘘 耐多药肺结核 肺切除术后 治疗方法 BPF 并发症 病死率
下载PDF
微流控平台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光贵 王小艳 +2 位作者 万军 丁培堃 黄同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0期1720-1723,共4页
目的通过微流控平台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肿瘤循环细胞(CTC)并与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进行对比,探讨CTC检测用于NSCLC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采用Celltracker CMFDA染色标记肿瘤细胞,进行细胞掺入并统计细胞回收率;收取65... 目的通过微流控平台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肿瘤循环细胞(CTC)并与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进行对比,探讨CTC检测用于NSCLC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采用Celltracker CMFDA染色标记肿瘤细胞,进行细胞掺入并统计细胞回收率;收取65例临床确诊的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通过CTC检测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记物(/NSE/CEA/Cyfra21-1)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流控平台对CTC的捕获效率为(85.0±1.5)%,在65例NSCLS患者样本中,传统肿瘤标记物的检出为34例,检出率52.3%,CTC检测的检出率为83.1%。两者相比,P<0.01;中晚期(Ⅲ-Ⅳ期)的CTC检出数量与早期(Ⅰ-Ⅱ期)相比,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微流控平台技术对CTC的捕获效率较高,微流控平台技术对于NSCLC早期诊断明显优于常规肿瘤标记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循环细胞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不同剂量胸腺肽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学峰 丁培堃 王光锁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20期2862-286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胸腺肽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低剂量胸腺肽(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胸腺肽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低剂量胸腺肽(15 mg/次)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静滴治疗,观察组采取高剂量胸腺肽(30 mg/次)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静滴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率、血小板下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胸腺肽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似,但高剂量胸腺肽能缓解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胸腺肽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卡铂 不同剂量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锋 王光锁 +2 位作者 孙学峰 丁培堃 彭彬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lncRNA C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样本中lncRNA CCAT1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lncRNA C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样本中lncRNA CCAT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进展的相关性。设计合成lncRNA CCAT1质粒,转染A549细胞,检测转染后lncRNA CCAT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ncRNA CCAT1的相对表达量为(4.13±0.7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28±0.56),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RT-qPCR结果提示,与转染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对照组比较,转染lncRNA CCAT1质粒的A549细胞中lncRNA CCAT1表达较低(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与转染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对照组比较,转染48h后lncRNA CCAT1质粒的A549细胞凋亡比例明显较低(P<0.05)。MTT结果提示,与转染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对照组比较,转染48h、72h、96h后lncRNA CCAT1质粒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均较高(P<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ncRNA CCAT1的表达存在差异(P<0.05)。结论 lncRNA C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或将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结肠癌相关转录子1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孙学峰 黄同海 +1 位作者 丁培堃 王光锁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lncRNA SNH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肺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样本,检测样本中SNHG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RNA干扰技术对SNHG3的表达...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lncRNA SNH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肺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样本,检测样本中SNHG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RNA干扰技术对SNHG3的表达进行干扰,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记录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情况。结果肺腺癌组织样本中lncRNA SNHG3的相对表达量(126.83±13.4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9.15±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89,P<0.001)。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肿瘤直径≥5 cm的肺腺癌组织中lncRNA SNHG3的相对表达量越高(P<0.05)。转染siRNA后SNHG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未干扰组(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肺腺癌GLC-82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lncRNA SNHG3呈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肺腺癌的发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 表达
下载PDF
子宫腺瘤样瘤5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晨羽 杨海峰 +4 位作者 罗津奇 丁培堃 杨思聪 杨远忠 李楚天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升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9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59例子宫腺瘤样瘤患...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升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9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59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年龄平均(39.8±8.6)岁,临床表现多样化,以月经异常为主;腺瘤样瘤直径平均(2.7±1.9)cm,多为单发,多位于子宫肌壁;多数患者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合并异位妊娠比例较高(7.84%)。免疫组化显示CK 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率均达到98.3%。部分病例HBME-1阳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临床和病理检查易误诊和漏诊的少见间皮源性肿瘤,临床上常与子宫平滑肌瘤等多种疾病伴发,并可能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腺瘤样瘤 间皮肿瘤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后HIF-1a调控小细胞肺癌移植瘤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光贵 丁培堃 +2 位作者 彭彬 凌协安 万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08-511,529,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形成的消融灶周边移行区域内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的表达情况,以及HIF-1a表达对移行区域内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瘤增殖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骨髓腔注射人NCI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建立转移性...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形成的消融灶周边移行区域内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的表达情况,以及HIF-1a表达对移行区域内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瘤增殖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骨髓腔注射人NCI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建立转移性人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30 d后经皮穿刺行右肺上叶RFA处理,同时腹腔注射HIF-1a特异性抑制剂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吲唑(YC-1)抑制其表达,7 d后观察各组指标。实验分为未处理组(对照组)、YC-1处理组,RFA处理组、RFA+YC-1组。将消融形成的中央坏死灶移行至正常肺组织2~3 mm的区域定义为移行区域,检测此区域内微转移瘤的负荷率(PR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a蛋白水平。切取坏死灶周边2~3 mm厚的组织切片,Realtime PCR检测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mRNA表达。结果建模成功的裸鼠可见明显的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瘤分布。RFA组中右肺上叶移行区域内转移瘤的PRA值及HIF-1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右肺上叶对照区域(P<0.05),亦高于对照组右肺上叶移植瘤组织(P<0.05),此外RFA+YC-1组移行区域内PRA值及HIF-1a明显低于RFA处理组(P<0.05)。虽然RFA+YC-1组移行区域和对照区域内的VEGF-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均低于RFA组(P<0.05),但是RFA组移行区域及对照区域内的VEGF-A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在接受射频消融处理后消融灶周边的肿瘤局部复发现象与移行区域内HIF-1a表达密切相关,但这一过程与HIF-1a介导的血管生成效应无明显关系,而与HIF-1a参与调控的肿瘤免疫反应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射频消融 移行区域 缺氧诱导因子-1a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RP11-38P22对非小细胞肺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王健 文玉欣 +1 位作者 丁培堃 任康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RP11-38P2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对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以及调控的途径,探讨RP11-38P22在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获取56对成对的NSCLC组织和...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RP11-38P2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对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以及调控的途径,探讨RP11-38P22在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获取56对成对的NSCLC组织和相邻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P11-38P22在56例肺癌组织以及多个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将RP11-38P22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的A549和H1299细胞均设为实验组,将转染空载体病毒(即未干扰RP11-38P22表达的)的A549和H1299细胞设为对照组。改变RP11-38P22在细胞株A549和H1299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评估RP11-38P2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RP11-38P22对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此外,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探讨RP11-38P22发挥作用是否与p53通路相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平均值,两组以上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比较生存数据。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RP11-38P2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正常组织比腺癌组织为t=2.266,P<0.05;正常组织比鳞癌组织为t=2.313,P<0.05),且其表达的高低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χ^2=4.758,P<0.05)。与正常细胞(HBE)相比,5种NSCLC细胞系中,RP11-38P22表达也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细胞为F=45.674,P<0.01;H1299细胞为F=38.568,P<0.01;PC9细胞为F=23.337,P<0.05;H460细胞为F=18.459,P<0.05;Calu3细胞为F=22.102,P<0.05)。RP11-38P22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系的增殖能力[72 h A549细胞增殖率为对照组(110.275±5.663)%,实验组(65.735±3.706)%,F=16.342,P<0.05;72 h H1299细胞增殖率为对照组(125.357±6.733)%,实验组(76.857±3.935)%,F=11.360,P<0.05],并促进细胞的凋亡[A549细胞凋亡率为对照组(2.031±0.032)%,实验组(35.078±2.512)%,F=50.231,P<0.01;H1299细胞凋亡率为对照组(1.872±0.022)%,实验组(31.265±1.206)%,F=41.232,P<0.01]。RP11-38P22敲低表达可增加A549和H1299细胞的迁移[A549细胞划痕面积为对照组(571.235±17.006)μm^2,实验组(705.150±32.238)μm^2,F=19.258,P<0.05;H1299细胞划痕面积为对照组(430.786±12.135)μm^2,实验组(681.547±30.246)μm^2,F=16.345,P<0.05]和A549细胞侵袭能力(对照组231.235±7.206,实验组345.121±16.201,F=11.331,P<0.05);而过表达使得A549细胞的迁移[A549细胞划痕面积为对照组(572.585±19.125)μm^2,实验组(278.870±12.215)μm^2,F=15.873,P<0.05]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26.772±10.268,实验组125.323±5.819,F=14.548,P<0.05]。此外,在RP11-38P22敲低表达的细胞中p53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000±0.056,实验组0.377±0.036,t=3.209,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RP11-38P22通过调控p53途径影响NSCL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11-38P22 P53 非小细胞肺癌 生长 转移
原文传递
MiRNA-150-5p抑制食管鳞癌Eca9706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学峰 丁培堃 +1 位作者 王光锁 李国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0-765,共6页
目的食管鳞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异常的miRNAs表达现已成为各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探讨miRNA-150-5p在食管鳞癌细胞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人食管鳞癌Eca9706细胞株转染miRNA-150-5p模拟物和空脂质体分... 目的食管鳞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异常的miRNAs表达现已成为各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探讨miRNA-150-5p在食管鳞癌细胞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中的分子机制。方法人食管鳞癌Eca9706细胞株转染miRNA-150-5p模拟物和空脂质体分别建立模拟物组和阴性对照组。RT-PCR法检测miRNA-150-5p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数据库预测miRNA-150-5p调控的下游靶基因,RT-PCR法检测miRNA-150-5p和肝细胞再生磷酸因子-1(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typeⅣA,number 1,PTP4A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TP4A1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Ki-67表达。结果成功建立miRNA-150-5p高表达的Eca9706细胞模型,模拟物组miRNA-150-5p表达量(1.048±0.061)高于空白对照组(0.675±0.024)和阴性对照组(0.624±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95,P<0.05;与空白对照组(97.333±4.041)和阴性对照组(86.667±5.508)相比,模拟物组细胞活力(11.987±4.612)降低,F=286.47,P<0.05。通过数据库检索发现,PTP4A1为miRNA-150-5p的靶基因。蛋白质印迹结果发现,模拟物组PTP4A1蛋白表达量为0.269±0.104,与空白对照组(0.821±0.078)和阴性对照组(0.768±0.041)相比降低,F=45.08,P<0.05;与空白对照组PTP4A1mRNA的表达量(0.798±0.033)和阴性对照组(0.809±0.029)相比,模拟物组PTP4A1mRNA的表达量(0.292±0.081)降低,F=93.77,P<0.05。结论 MicroRNA-150-5p可以通过PTP4A1抑制Eca970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TP4A1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50-5p 食管鳞癌 增殖 PTP4A1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