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2018—2020年春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及重污染过程分析
1
作者 纪传文 肖浩 +3 位作者 李亲凯 郝新妮 丁士元 李晓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7-296,共10页
为阐明大气污染重点整治和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春节期间重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气态前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对天津市2018—2020年连续3年春节假期的2次重污染过程PM_(2.5)中主要... 为阐明大气污染重点整治和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春节期间重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气态前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对天津市2018—2020年连续3年春节假期的2次重污染过程PM_(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和2020年春节假期PM_(2.5)平均浓度(98.32μg·m^(-3)和137.7μg·m^(-3))显著高于2019年(49.97μg·m^(-3)).PM_(2.5)平均浓度在污染期Ⅱ(2020年为206.5μg·m^(-3))是污染期Ⅰ(2018年98.32μg·m^(-3))的2.1倍;2次污染事件中NO_(2)浓度变化不大,而SO_(2)浓度在污染期Ⅱ(14.89μg·m^(-3))是污染期Ⅰ(30.04μg·m^(-3))的49.6%.SNA在WSIIs中占比超过77%,主要以NH_(4)NO_(3)、(NH_(4))_(2)SO_(4)形式存在,其中NH_(4)NO_(3)为最主要的无机盐,且污染期Ⅱ的NH_(4)NO_(3)浓度远高于污染期Ⅰ.此外,污染期Ⅱ的PM_(2.5)/CO、SOR、NOR均明显升高,表明更有效的SO_(4)^(2-)和NO_(3)^(-)形成过程是导致污染期Ⅱ中PM_(2.5)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的边界层高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形成静稳、强逆温天气,导致大气环境容量减小,并使得污染期Ⅱ的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效率大幅提高,进而削弱了疫情效应与减排措施的影响.而污染期Ⅰ除了二次转化外,PM_(2.5)浓度可能更多受到区域传输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水溶性无机离子 SNA 形成机制 天津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可鲁克湖夏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
2
作者 邵航 李冬丽 +3 位作者 丁士元 张雪程 关天昊 李晓东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
为了辨识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丰富环境敏感脆弱区高原重金属的相关研究,因地制宜地保护特殊地域单元的生态环境,以青藏高原地区典型淡水湖为例,于2021年5月对可鲁克湖及附近部分湿地表层沉积物中10种广泛存在且对... 为了辨识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丰富环境敏感脆弱区高原重金属的相关研究,因地制宜地保护特殊地域单元的生态环境,以青藏高原地区典型淡水湖为例,于2021年5月对可鲁克湖及附近部分湿地表层沉积物中10种广泛存在且对环境影响显著的重金属(Al、Cr、Mn、Fe、Ni、Cu、Zn、As、Cd、Pb)含量、沉积物pH和有机质等理化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解析其可能来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pH外,可鲁克湖表层沉积物的理化特征空间不均匀;有机质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是影响Cr、Mn、Ni等重金属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沉积物重金属浓度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Fe>Al>Mn>Zn>Ni>Cu>Pb>Cr>As>Cd,均低于青海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为轻微,仅Cd具有中等程度的生态风险,表明Cd是造成夏季可鲁克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元素。相关性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r、Ni、Cu、As、Cd、Pb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来源可能主要为自然源,受到内源沉积及岩石风化等自然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揭示高敏感地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鲁克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冬丽 贺海波 +6 位作者 张雪程 关天昊 杨梦迪 代文静 邵航 丁士元 李晓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9-759,共11页
水化学特征是流域气候特征与环境的重要指示器,可用于揭示流域内河流、湖泊的补给方式及物质来源。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音河—可鲁克湖—托素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主要的离子... 水化学特征是流域气候特征与环境的重要指示器,可用于揭示流域内河流、湖泊的补给方式及物质来源。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音河—可鲁克湖—托素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主要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水体pH、电导率(EC)及溶解性总固体(TDS)沿流向均呈升高的趋势,巴音河、可鲁克湖及托素湖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_(3)-Cl^(-)Na-Ca-Mg型/HCO_(3)-Cl^(-)Na-Mg型、HCO_(3)-Cl^(-)Na-Mg型及SO_(4)-Cl^(-)Na-Mg型;托素湖作为封闭的咸水湖,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的控制,而巴音河、可鲁克湖则受到岩石风化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钠盐淋溶作用等的共同控制;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水体碳酸盐矿物达到饱和状态并发生沉淀,从而导致Ca^(2+)质量浓度沿流向下降;巴音河、可鲁克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低,推测形成文石、方解石等碳酸盐沉淀,而托素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高,则可能形成高镁方解石、原白云石等碳酸盐沉淀;研究区水体中Na^(+)、K^(+)、Cl^(-)主要来源于石盐(NaCl)和钾盐(KCl)等蒸发岩的溶解;而Mg^(2+)、SO_(4)^(2-)主要来源于蒸发岩(MgSO_(4))风化;Ca^(2+)及高质量浓度的HCO_(3)^(-)可能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此过程也是水体Mg^(2+)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离子组成 来源 空间分布 控制因素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具有时间约束的微代码压缩问题
4
作者 苏伯珙 丁士元 +1 位作者 王剑 夏金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801-810,共10页
微程序机器中的时间约束关系将使微代码压缩问题复杂化并影响压缩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但迄今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对具有时间约束的微代码压缩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通用的启发式CAS方法,初步实验表明CAS方... 微程序机器中的时间约束关系将使微代码压缩问题复杂化并影响压缩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但迄今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对具有时间约束的微代码压缩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通用的启发式CAS方法,初步实验表明CAS方法的调度成功率及压缩结果均优于现有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代码压缩 CAS法 调度算法
下载PDF
GURPR——一种全局软件流水方法
5
作者 苏伯珙 丁士元 +1 位作者 王剑 夏金石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663-673,共11页
软件流水技术是对程序及微程序中的循环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对基本块构成的循环体进行软件流水的LURPR算法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将在LURPR法的基础上,把软件流水技术扩展到任意结构的循环体,并给出相应的GURPR算法,GURPR算... 软件流水技术是对程序及微程序中的循环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对基本块构成的循环体进行软件流水的LURPR算法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将在LURPR法的基础上,把软件流水技术扩展到任意结构的循环体,并给出相应的GURPR算法,GURPR算法可对任意的含非正常入口、条件出口、支路、循环嵌套及子程序调用的循环体进行软件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体 软件流水 GURPR算法
下载PDF
天津冬夏季PM_(2.5)中二次无机离子的特征及重污染事件分析--基于连续两年的观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新妮 肖浩 +2 位作者 李亲凯 丁士元 李晓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88-3298,共11页
本研究于2018、2019年的1月和7月在天津市采集PM_(2.5)样品,测定并分析了PM_(2.5)及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并结合气象因素及氮/硫氧化率,揭示4次重污染过程SO_(4)^(2−)、NO_(3)^(−)的二次转化机制.结果表明,2018及2019年冬季天津市PM_(2.5... 本研究于2018、2019年的1月和7月在天津市采集PM_(2.5)样品,测定并分析了PM_(2.5)及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并结合气象因素及氮/硫氧化率,揭示4次重污染过程SO_(4)^(2−)、NO_(3)^(−)的二次转化机制.结果表明,2018及2019年冬季天津市PM_(2.5)浓度均低于2017年的,但夏季PM_(2.5)浓度变化不明显,这可能是冬季受“代煤工程”的影响.SNA(SO_(4)^(2−)、NO_(3)^(−)、NH_(4)^(+))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冬季NO_(3)^(−)占比最高,而夏季SO_(4)^(2−)最高,并且浓度呈现出昼夜差异,这可能是受光照强度、温度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此外,冬季SNA主要以(NH_(4))_(2)SO_(4)、NH_(4)NO_(3)和NH_(4)Cl的形式存在,而夏季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冬季NH_(4)NO_(3)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NH_(4))_(2)SO_(4),夏季样品呈现相反的特征.污染天NH_(4)NO_(3)的浓度明显升高,说明硝酸铵的升高是导致PM_(2.5)浓度升高的关键.此外,4次重污染事件中,SO_(4)^(2−)、NO_(3)^(−)的生成机制有所不同,冬季污染的形成主要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夏季除相对湿度外,还受到O_(3)及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SNA 形成机制 重污染事件 污染特征 天津
原文传递
高效选择性除铯的PVDF复合膜制备及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兆勇 丁士元 +1 位作者 杨禹 侯立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87-2195,共9页
为实现对放射性核素铯(Cs)的高效去除,本研究基于表面接枝技术利用均苯三甲酰氯(TMC)在羟基化的PVDF微滤/超滤膜表面接枝了一层氨基化SiO_(2),并通过SiO_(2)表面的氨基基团与Fe^(3+)结合实现亚铁氰化铁(Ferrocyanide,FeCN)的负载,从而... 为实现对放射性核素铯(Cs)的高效去除,本研究基于表面接枝技术利用均苯三甲酰氯(TMC)在羟基化的PVDF微滤/超滤膜表面接枝了一层氨基化SiO_(2),并通过SiO_(2)表面的氨基基团与Fe^(3+)结合实现亚铁氰化铁(Ferrocyanide,FeCN)的负载,从而制备了FeCN/SiO_(2)/PVDF复合膜.基于膜表面的SEM与XPS表征考察了氨基化SiO_(2)的不同负载条件,研究发现粒径和浓度分别为300nm及0.4%时可实现SiO_(2)的最大负载量.对比不同亚铁氰化铁负载量下复合膜的水通量和Cs去除率,结果表明对微滤平板膜进行3次负载后过滤效果最好,可实现99.6%以上的Cs去除率,且XPS结果表明强酸及超声条件下该复合膜仍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复杂水质条件下的过滤实验表明,过滤前期由于对吸附点位的竞争使得溶液中共存离子半径与Cs越接近其对Cs截留率的影响越大;过滤后期在道南作用的影响下,随着共存离子水合离子半径提高,其对Cs的去除率的影响越大;天然有机质对水通量影响较大,对Cs去除率影响弱于共存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铯 PVDF膜 亚铁氰化铁 表面接枝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深水型水库重金属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来源——以龙滩水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天昊 李晓东 +4 位作者 王亦尧 杨梦迪 崔高仰 丁士元 张雪程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6-249,共14页
为了揭示喀斯特地区深水型水库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来源,选取珠江流域龙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库区分层水、汇入库区的支流表层水、下泄水的溶解态重金属,以及2019年4月、7月、10月和2020年1月库... 为了揭示喀斯特地区深水型水库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来源,选取珠江流域龙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库区分层水、汇入库区的支流表层水、下泄水的溶解态重金属,以及2019年4月、7月、10月和2020年1月库区的水化学参数.通过主要离子Piper图,不同种类重金属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环境因子与溶解态重金属间的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发现流域碳酸盐岩风化是龙滩水库溶解态重金属的重要外部来源.水库水体季节性热分层所导致的相对水柱稳定性(relative water column stability,RWCS)的变化是影响龙滩水库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较高的RWCS通常会促进Cr,Cu的释放,而较低的RWCS会促进Fe,As的释放.该研究为了解水动力条件与溶解态重金属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喀斯特地区深水型水库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型水库 溶解态重金属 相对水柱稳定性 季节性热分层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国内磷复肥用泵及其材料的现状和对策
9
作者 丁士元 《化工机械》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共3页
关键词 磷肥 复合肥料
下载PDF
2023年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热点回眸
10
作者 李江 张婷 +14 位作者 潘章斌 李媛 李彦澄 丁士元 孟庆梅 王斌 王涛 杨超 刘保森 高军凯 王晶 张雅琴 王燕杉 罗阳 侯立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从常规水资源治理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角度,回顾了2023年地表水中新污染物防控、地下水资源保护、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降碳增效、废水资源化利用、非常规水源开发及中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全球科技研究热点及亮点工作。分析表... 从常规水资源治理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角度,回顾了2023年地表水中新污染物防控、地下水资源保护、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降碳增效、废水资源化利用、非常规水源开发及中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全球科技研究热点及亮点工作。分析表明:地表水新污染物防控体系建设聚焦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借助现代水文地质学有望提升地下水资源保护水平,新膜技术有助于饮用水安全保障,增效降碳协同发展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在技术的革新、管理的优化和污水的资源化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和研究成果,碳基纳米材料等在环境放射性核素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结晶技术是高盐废水零排放的关键技术,新型膜蒸馏技术助推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建设稳步发展,中国治水成就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水安全保障 水污染控制 新污染物防控
原文传递
大气中有机硫酸酯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盈颖 丁士元 +2 位作者 李亲凯 冯晓青 李晓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82-4493,共12页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环境中有机硫酸酯(OSs)的研究现状,分别简述了OSs的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同分析方法及对应特征、OSs的分类、来源及形成机制、OSs在大气中的转化及归趋等内容,并对目前常见的OSs分子式和结构式以及三种典型的形成机...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环境中有机硫酸酯(OSs)的研究现状,分别简述了OSs的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同分析方法及对应特征、OSs的分类、来源及形成机制、OSs在大气中的转化及归趋等内容,并对目前常见的OSs分子式和结构式以及三种典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聚焦目前OSs研究的前沿领域,探讨了目前OSs研究中有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酸酯 来源 形成机制 转化归趋
下载PDF
筑坝拦截对深水型水库硫循环的影响——以龙滩水库为例
12
作者 关天昊 杨梦迪 +4 位作者 崔高仰 丁士元 王亦尧 张雪程 李晓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4-2401,共8页
选取珠江上游深水型水库龙滩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7、10月和2020年1月4个季节采集了水库支流表层水、库区分层水和下泄水,分析其水化学参数、SO_(4)^(2-)浓度及δ^(34)S_(SO4)与δ^(18)O_(SO4)同位素组成,基于冗余分析和贝叶斯稳... 选取珠江上游深水型水库龙滩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7、10月和2020年1月4个季节采集了水库支流表层水、库区分层水和下泄水,分析其水化学参数、SO_(4)^(2-)浓度及δ^(34)S_(SO4)与δ^(18)O_(SO4)同位素组成,基于冗余分析和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等手段,阐明了筑坝拦截影响下的水动力条件改变对龙滩水库水体硫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龙滩水库SO_(4)^(2-)的主要来源是硫化物矿物氧化(以O2或Fe3+为电子受体),此外,还包括大气降水、人为源。筑坝拦截后,水体SO_(4)^(2-)浓度以及δ^(34)S_(SO4)和δ^(18)O_(SO4)值波动范围显著增大。筑坝蓄水会导致水体相对水柱稳定度(relative water column stability,RWCS)升高,在较高的RWCS条件下,水库内部的硫化物氧化和硫酸盐还原等过程显著增强,因此,RWCS是驱动水库硫循环的重要水动力因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水库内部硫酸盐迁移转化过程的水动力驱动机制,为深水型水库水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循环 水柱相对稳定度 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龙滩水库
原文传递
高原深水型湖库水体重金属及营养盐耦合关系探究——以乌江构皮滩水库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红 杨梦迪 +3 位作者 崔高仰 王亦尧 丁士元 李晓东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7-785,共9页
水体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都是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但关于重金属与营养盐间耦合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乌江高磷背景的构皮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2018年1、4、7、10月的支流表层水、库区分层水和下泄水的... 水体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都是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但关于重金属与营养盐间耦合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乌江高磷背景的构皮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2018年1、4、7、10月的支流表层水、库区分层水和下泄水的营养盐、溶解态重金属及相关水化学参数。通过不同组分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重金属聚类分析,发现As、Ni、Co与Mn可能主要来自于矿山废水,而Zn、Pb、Cd、Cr主要与生活、农业废水排放有关。Fe、DSi可作为指示重金属与营养盐耦D合Si机/T制DN的、代As表/F元e、素Zn,/FAe s用分于析表,表征明外该源地及区氧重化金还属原及条营件养的盐贡间献的,耦DSi合可关指系示主生要物受作径流用、(硫包酸括盐吸还收、原分作解用等及)颗的粒参态与污程染度物。吸结附合/解吸等综合作用的影响。该研究为重金属及营养盐耦合机制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喀斯特深水型湖库复合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型湖库 营养盐 重金属 耦合 颗粒态
原文传递
砷与天然溶解性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亦尧 丁士元 +3 位作者 杨梦迪 吕红 崔高仰 李晓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27-3137,共11页
砷(As)是一种来源广泛的重金属元素,其在天然水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机态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会与砷发生复杂的络合作用,探究两者间的络合作用对了解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研究... 砷(As)是一种来源广泛的重金属元素,其在天然水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机态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会与砷发生复杂的络合作用,探究两者间的络合作用对了解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乏对As-DOM络合物关系的深入讨论,为厘清水体As与DOM的络合机制及影响因素,本文重点综述了:(1)水体中不同形态、价态砷的来源及转化过程;(2)As与DOM的直接络合及金属离子参与下的间接络合机理;(3)pH、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As-DOM络合作用的影响;(4)对As-DOM络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进行归纳对比,如色谱法、光谱法及多种分析手段联用的方法;(5)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后续研究发展方向。本文为后续水体砷迁移转化及砷-溶解性有机质络合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相互作用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