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9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宇作品
1
作者 丁宇 《美与时代(城市)》 2019年第11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压花 砖瓦缺陷
下载PDF
丁宇作品
2
作者 丁宇 《美与时代(城市)》 2019年第10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压花 砖瓦缺陷
下载PDF
丁宇作品——压花挂画设计
3
作者 丁宇 《美与时代(城市)》 2019年第9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压花 砖瓦缺陷
下载PDF
老年临终患者生存期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宇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7年1月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随后在2月连续发布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这三个文件为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1]。伴随着安宁疗护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7年1月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随后在2月连续发布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这三个文件为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1]。伴随着安宁疗护不断推进和蓬勃发展,临终患者即患有终末期器官衰竭和失智等慢性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及晚期癌症患者(预估照护生命期≤6个月)的生存期预测备受关注[2]。对于临终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群中的临终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病人 生存期 姑息预后评分 姑息功能评价量表 姑息治疗预后研究模型 姑息预后指数 中国预后量表
下载PDF
腰肌劳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婷婷 付本升 +1 位作者 丁宇 钟毓贤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腰肌劳损是一种由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胀痛,可向臀部放射,活动受限,多在扭转、久坐久立及天气变化时加重,通常在短暂休息或改变体位后,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腰肌劳损是一种由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胀痛,可向臀部放射,活动受限,多在扭转、久坐久立及天气变化时加重,通常在短暂休息或改变体位后,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本病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肌组织及其附着点处的过度牵拉,导致局部反应性炎症、局部组织变性有关。近年来,中西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镇痛药效果较好,但存在不良反应,而中药内服、外敷、推拿、艾灸、康复锻炼等中医疗法效果显著,作用时间久,不容易复发,深受患者喜爱。腰肌劳损在军事训练伤中较为常见,管理者与临床医生也开展了系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劳损 中医疗法 军事训练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土胜 丁宇 +2 位作者 蒋强 张晗硕 刘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85-2390,共6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椎间盘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两种技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期取得更佳的患者预后。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椎间盘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两种技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期取得更佳的患者预后。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58例,其中29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观察组),另29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治疗(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估腰腿部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残疾指数;术前及术后6,12个月、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两组的椎间隙高度、髓核与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及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腰腿部目测类比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残疾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的髓核与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对照组优良率为8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富血小板血浆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退变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调控信号素3A表达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7
作者 黄杰 蒋强 +4 位作者 韩嘉恒 刘江 张燕 卢正操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80-3685,共6页
背景:信号素3A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信号素3A是如何参与盘源性腰痛发病的,研究信号素3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潜在机制可为防治盘源性腰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信号素3A的表达,... 背景:信号素3A是重要的神经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信号素3A是如何参与盘源性腰痛发病的,研究信号素3A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潜在机制可为防治盘源性腰痛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信号素3A的表达,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采用RT-qPCR检测人未退变与退变髓核组织内的信号素3A mRNA表达。分离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传代至第3代时分3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48 h,退变组加入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干预48 h,退变+抑制剂组加入5μmol/L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干预1 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1β干预48 h。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细胞基质、血管、神经标志物及信号素3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标志蛋白、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蛋白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RT-qPCR检测显示,人退变髓核组织内的信号素3A mRNA表达低于未退变髓核组织(P<0.05);②CCK-8检测与Annexin V/FITC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髓核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髓核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③RT-qPCR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mRNA表达降低(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的mRNA表达升高(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mRNA表达升高(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的mRNA表达降低(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退变组比较,退变+抑制剂组Ⅱ型胶原蛋白、聚蛋白多糖、信号素3A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CD31、神经丝蛋白200、p65及p-p65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β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信号素3A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椎间盘内血管神经的长入,可能为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盘源性腰痛的诱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信号素3A 椎间盘退变 盘源性腰痛
下载PDF
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刘江 张晗硕 +5 位作者 丁逸苇 蒋强 李土胜 黄杰 杨广南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89-3795,共7页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融合器的同时联合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分散Von Mises应力,降低棘突骨折风险,但其在有限元仿真模拟下具体的生物力学情况鲜有报道。目的:观察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一位26岁成年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资料,排除脊柱病变,并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等软件构建腰椎L_(4)-L_(5)节段的正常有限元模型M0,在M0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内镜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术后即时模型M1、内镜减压置入棘突间固定装置(BacFuse)模型M2和棘突间固定(BacFuse)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模型M3,在4组模型的L_(4)椎体上表面施以相同应力,在L_(5)椎体下表面采用固定支撑,并分析在前屈、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等6种工况下的活动度和终板下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Von Mises应力极值。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活动度值大幅增加,模型M2、M3的活动度大幅减小;②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椎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模型M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增加;③与模型M1相比,模型M3在6种工况下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与M2模型相比,模型M3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减小;④与模型M0相比,模型M1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均有明显增高;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略微降低;与模型M1相比,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明显降低;⑤提示BacFuse的置入能有效降低单纯椎间融合术中的终板下骨应力,降低融合器沉降及减压侧小关节骨折的风险,为椎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椎间融合器的放置能减低棘突根部的应力,有利于降低棘突根部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 棘突间固定 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 黄卫国 朱腾月 司海朋 冯毅 丁宇 孙兆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y,OSE)、同轴内镜技术(即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OSE治疗LSS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创伤较UBE更小,对椎管及双侧神经根管的减压较PTED更彻底。虽然OSE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已经4年余,但普及程度尚不够,目前缺乏OSE治疗LSS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生对OSE技术的认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的主办下,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的协办下,于2022年8月20日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成立大会上,OSE专家成员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拟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并对OSE、UBE、PTED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德尔菲法投票及专家组讨论,提出推荐意见。后经反复论证,对OS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形成共识,包括OSE的适应证、禁忌证、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流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及术前术后评估,旨在为脊柱外科医生采用OSE技术治疗LSS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和临床指导,以提高中国LSS的脊柱内镜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下载PDF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卢正操 蒋强 +2 位作者 付本升 曹蕊 丁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Endo-LOVE的26例单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 目的观察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Endo-LOVE的26例单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1年,根据脊髓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行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评价手术节段的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和N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未见手术节段失稳病例,术后1年评价疗效,优1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46%。结论Endo-LOVE治疗单节段CSM安全、有效、微创,短期随访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CSM) 微创手术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术(Endo-LOVE) 临床疗效 全脊柱内镜
下载PDF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研究
11
作者 李芳韵 丁宇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8期94-95,共2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深刻影响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牢固的精神屏障。要提高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信念,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激发各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深刻影响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国家安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牢固的精神屏障。要提高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信念,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激发各族人民行为实践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形态 认同
下载PDF
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蕴、逻辑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宇 李艾东 《行政与法》 2023年第3期31-42,共12页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是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内在需要,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力抓手,也是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本文基于嵌入式治理和适应性治理理论的视角,分析志愿服务参...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是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内在需要,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力抓手,也是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本文基于嵌入式治理和适应性治理理论的视角,分析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意蕴、逻辑机理,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权威性参与、思想性参与、责任性参与和日常性参与四种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选择,以期未来为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 治理模式 嵌入调适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社科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政治学原理课程为例
13
作者 丁宇 闫明明 +1 位作者 王哲 姚梦迪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0期38-42,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抓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紧扣这一理念,结合“四新”建设要求、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中真实问题提出改革方案。该文基于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优化课程教学的三条路径...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抓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紧扣这一理念,结合“四新”建设要求、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中真实问题提出改革方案。该文基于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优化课程教学的三条路径,即以“章节+”重构课程内容,以“课堂+”升级教学环境,以“学习+”优化教学过程。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还应遵循实践导向,为此该文提出针对社科类基础理论课程痛难点的“1+2+3+4+5”解决方案,即理顺教学关系、构建积极动机、重设教学方案及拓展使用场景,以期推进师生共建课程、共治学问、共享成效,实现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社科类基础理论课程 政治学原理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丁宇 孙楠 +1 位作者 董梅 张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期4-5,21,共3页
目的:通过手法淋巴引流(MLD)+压力波联合治疗,对比没有进行早期干预的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4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 目的:通过手法淋巴引流(MLD)+压力波联合治疗,对比没有进行早期干预的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4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MLD+压力波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患侧水肿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1年的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早期的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后期的治疗也能起到很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消肿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早期干预
下载PDF
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研究历程与探索进路评述——基于归纳与演绎的研究范式
15
作者 杨春宇 尤碧莹 +1 位作者 陈子远 丁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和动态过程,是随着旅游市场与技术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等变化而变化的。现有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截面的成果不胜枚举,然而,涉及旅游产业系统内部演化作用机制与规律性...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和动态过程,是随着旅游市场与技术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等变化而变化的。现有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截面的成果不胜枚举,然而,涉及旅游产业系统内部演化作用机制与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前范式阶段,鲜见从系统科学与演化经济学视角去探寻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文献。本文按照先归纳后演绎的逻辑思路,首先将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演化系统,采用动态、非均衡的观点审视其演化基本内涵、特征;其次,以科学研究范式“三论”为索引归纳并演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本质、特征与机制;最后,基于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耦合关系逻辑推理探索未来研究进路并尝试构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周期概念模型,以期推动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系统 研究范式 周期演化模型 非均衡
下载PDF
基于TwinCat2冲割复合机系统开发
16
作者 丁宇 马正平 +2 位作者 陈晶 单安阳 许俊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冲割复合机作为一种高端钣金加工设备,不仅能满足冲床冲孔成形的技术特点,又能实现激光对复杂异形轮廓的加工。多年来,该产品市场被通快、AMADA等国外厂商占据,价格高昂且兼容性低。为了开发更加经济且开放的冲割复合机系统,本文提出基... 冲割复合机作为一种高端钣金加工设备,不仅能满足冲床冲孔成形的技术特点,又能实现激光对复杂异形轮廓的加工。多年来,该产品市场被通快、AMADA等国外厂商占据,价格高昂且兼容性低。为了开发更加经济且开放的冲割复合机系统,本文提出基于TwinCat2进行研究,利用TwinCat2平台实现冲床与激光系统的融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割复合机 系统开发 TwinCat2
下载PDF
电极/碱性聚电解质界面的微分电容曲线和零电荷电位测定
17
作者 刘晨希 邹泽萍 +11 位作者 胡梅雪 丁宇 谷宇 刘帅 南文静 马溢昌 陈招斌 詹东平 张秋根 庄林 颜佳伟 毛秉伟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碱性聚合物电解质作为现代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单离子导体的特性使得“电极/碱性聚电解质”界面的性质与“电极/溶液”界面有所不同。本文使用微电极,运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以及浸入法等方法,测定了电极/碱性聚电... 碱性聚合物电解质作为现代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单离子导体的特性使得“电极/碱性聚电解质”界面的性质与“电极/溶液”界面有所不同。本文使用微电极,运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以及浸入法等方法,测定了电极/碱性聚电解质界面的微分电容曲线和零电荷电位。该界面的微分电容曲线呈“U”状,且存在局域极小值,该极小值所对应的电位与浸入法测得的零电荷电位数值一致。单离子导体的特性使得“电极/碱性聚电解质”界面在零电荷电位两侧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极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物电解质 双电层 微电极 微分电容曲线 零电荷电位
下载PDF
基于经典成核理论的跑道结冰温度建模及仿真
18
作者 陈斌 丁宇 +1 位作者 崔静 王立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目的 为进行积冰事件的预测,减小跑道积冰对飞机地面运行安全的影响,对跑道表面结冰温度展开研究。方法 从微观角度分析冰核在固体表面的形成机理,以接触角参数表示材料表面特性,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建立结冰温度模型,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 目的 为进行积冰事件的预测,减小跑道积冰对飞机地面运行安全的影响,对跑道表面结冰温度展开研究。方法 从微观角度分析冰核在固体表面的形成机理,以接触角参数表示材料表面特性,基于经典成核理论建立结冰温度模型,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和跑道表面结冰的仿真模拟实验,最后完成模拟跑道低温环境的结冰温度实验。结果 对于机场跑道环境下因飞机轮胎摩擦而留有胶迹的水泥道面,胶迹比水泥更易结冰;以醋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机场跑道除冰液可抑制跑道结冰,质量分数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从质量分数5%提高到40%时,结冰温度降低12.02℃;最后通过在模拟跑道低温环境下的实验,对比得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约为0.94℃。结论 材料的表面自由能越高,结冰温度越高;高粗糙度对结冰起促进作用;机场跑道除冰液通过降低道面冰核的形核率和半径生长速率来抑制跑道结冰,质量分数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该模型可以为跑道积冰预警提供结冰温度预测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结冰温度 表面自由能 粗糙度 数值模拟 除冰液
下载PDF
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大鼠的保护效应研究
19
作者 郭晓玉 谭小玲 +6 位作者 崔琪 谢宏晨 黄榆杰 孟祥琼 蒋雯俊 丁宇 荆海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1-911,共11页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常温生理盐水对照(normoxia normothermia saline control,NNC,n=10)组、常氧常温丁酸钠(normoxia normothermia sodium but...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常温生理盐水对照(normoxia normothermia saline control,NNC,n=10)组、常氧常温丁酸钠(normoxia normothermia sodium butyrate,NNB,n=10)组、低氧寒冷生理盐水对照(hypoxia cold saline control,HCC,n=19)组和低氧寒冷丁酸钠(hypoxia cold sodium butyrate,HCB,n=19)组。NNB、HCB组的灌胃剂量为200 mg/kg,NNC、HCC组的灌胃剂量为5 mL/kg。①连续灌胃7 d后,HCC、HCB组大鼠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000 m、温度8℃暴露7 d,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和内分泌激素。NNC、NNB组大鼠在舱外同时喂养,7 d后进行指标检测,评价丁酸对机体的保护效应(n=10)。②监测HCC、HCB组大鼠核心体温,评价丁酸对低氧寒冷暴露大鼠的体热平衡(n=3)。③检测低氧寒冷暴露前后HCC、HCB大鼠的低氧(平原低氧箱,11%O_(2))运动耐力,评价耐缺氧能力(n=6)。结果与NNC组比较,HCC组大鼠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IL-4、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_(2))、皮质醇(cortisol,F)、核心体温以及低氧暴露下的运动时长显著降低(P<0.05);而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浓度(ha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清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RDAC-T)、尿酸(uric acid,U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IL-6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C组比较,HCB组大鼠动脉SaO_(2)、PaO_(2)、IL-4、E_(2)、F、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显著升高(P<0.05),低氧暴露下的运动时长显著增加(P<0.05);而RBC、HGB、HCT、CRDAC-T、UA、ALT、TCH、LDL、IL-6、GM-CSF、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 4)以及核心体温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条件下的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低氧寒冷的共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习服 低氧 寒冷 耐缺氧
原文传递
汽油发动机开发中活塞温度场仿真与试验分析
20
作者 丁宇 蔡铭 《内燃机》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本次研究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定型活塞不同测点的温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硬度塞法测量了活塞表面及销孔内侧的温度。结果显示,活塞表面温度场总体分布正常,且从活塞顶部向下呈现递减的趋势。在发动机试验全过程中,各项性能参数保持一... 在本次研究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定型活塞不同测点的温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硬度塞法测量了活塞表面及销孔内侧的温度。结果显示,活塞表面温度场总体分布正常,且从活塞顶部向下呈现递减的趋势。在发动机试验全过程中,各项性能参数保持一致,未出现较大波动,说明试验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工况,结果真实准确。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活塞各点温度具有高准确度,而硬度塞法进行活塞温度测量是安全、方便、可靠的,能有效反映活塞在发动机工况点工作时的温度。本文工作可为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的燃烧数据定型和活塞设计定型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的活塞开发设计工作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发动机 活塞 温度场 硬度塞 台架试验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